3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北大教授劝年轻人不要太着急,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36氪
1个点赞 👍

失业四年大乞丐表示,实事求是,还是难的。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创作于1963年1月9日,是回应郭沫若同年元旦发表的《满江红·沧海横流》之作。这首词以鲜明的意象和豪迈的笔触,展现了当时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的坚定立场与斗争精神。以下从背景、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详细解析:


一、创作背景

国际局势:1962年底至1963年初,中国面临多重压力。中苏关系因意识形态分歧恶化,苏联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同时,美国等西方势力持续反华,印度也在边境挑起冲突。郭沫若的原词《满江红》即在此背景下创作,呼吁团结与坚持原则。

国内形势:中国经济在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后逐渐好转,但外部压力加剧。毛泽东通过和词回应郭沫若,既鼓舞士气,也表达对反华势力的蔑视。

二、词作内容解析‌

‌上阕:对反华势力的讽刺与蔑视‌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以“小小寰球”将地球置于宇宙视角,凸显人类争斗的渺小;用“苍蝇”比喻反华势力,暗讽其虚张声势、孤立无援。

“蚂蚁缘槐夸大国或地区,蚍蜉撼树谈何易” :化用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与韩愈诗句,讽刺某些国家或地区自诩强大(如苏联)却如蚂蚁依附槐树般脆弱,更讥其妄图撼动中国的行为如同蚍蜉撼树。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以“西风落叶”象征反华势力的衰败,“飞鸣镝”喻指革命力量的反击号角。

下阕:对斗争紧迫性的呼吁‌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强调历史发展的紧迫性,呼应当时国际局势的瞬息万变。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成为经典名句,号召中国人民抓住时机,迅速行动,打破西方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围堵。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描绘世界革命风起云涌之势,展现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共同反抗霸权的决心。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以斩钉截铁的语气收尾,宣示必胜信念。

三、主题思想

对反华势力的蔑视与批判:通过“苍蝇”“蚂蚁”等意象,将霸权主义国家比作渺小的害虫,表达战略上的藐视。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尽管国际环境严峻,但词中始终贯穿着对胜利的信心,如“全无敌”的豪迈宣言。

时间紧迫性与行动号召:强调“只争朝夕”,既是对国内自力更生的激励,也是对国际反帝反修斗争的动员。

四、艺术特色

化用典故与民间语言:巧妙融入古典诗词意象(如“蚍蜉撼树”“西风落叶”),同时使用通俗比喻(如“苍蝇碰壁”),形成庄谐并重的风格。

宏大视角与对比手法:从宇宙俯瞰地球的视角(“小小寰球”)与对“苍蝇”的微观描写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反华势力的微不足道。

雄浑气势与节奏感:下阕短促有力的句式(如“多少事,从来急”)与叠词(“翻腾”“震荡”)增强了词的战斗性与感染力。

五、与郭沫若原词的互动‌

《满江红·沧海横流》

‌郭沫若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

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

太阳出,冰山溶。

真金在,岂销熔?

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

桀骜犬吠泥无影,米珠薪桂牛何用?

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以“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开篇,“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体现革命乐观精神,赞颂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在逆境中的英雄气概,并批判帝国主义与修正主义。

毛泽东和词:在肯定郭沫若基调的同时,更突出战略蔑视(如将敌人比作“苍蝇”),并强化时间紧迫性,形成更高格局的回应。二者共同构成“诗词外交”的典范,展现两位文人的革命情谊。

六、历史影响‌

‌国内意义:该词迅速传诵,成为鼓舞民众应对困难的精神旗帜。

国际反响: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引用“只争朝夕”,体现其外交影响力。词中“全无敌”等句亦被广泛用于宣传,彰显中国反霸权的坚定立场。

综上,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不仅是文学杰作,更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政治宣言,其艺术张力与思想深度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编辑于 2025-02-08 13:55・IP 属地浙江
StevenJokes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