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北大教授劝年轻人不要太着急,如何看待这一建议?

36氪
41个点赞 👍

同样的道理,你听北大教授的“不要太着急”是不行的,但你听知乎网民的“躺平”,整个人就地进步了起来。

落实在生活上就那么几个选项,不要假装这二者有什么不同。

甚至仔细看内容本身,都是缓解焦虑,而非制造焦虑。


真正不同的是位置。

教授带来的劝告,是爹位。网民带来的发泄,是婴位。

是爹位,你说什么都是焦虑。

“不差这一两年”,意味着一两年后我还得从躺平中醒来?

“落后就焦虑得不得了”,你是想让我稳稳得在自己的阶层当电池?

“但日子还很长”可你的履历就很急,怎么年轻人的日子就很长?


婴位是左派进步位,你说什么都是进步。

虽然躺平言论没有告诉你以后怎么办,但你会替他说话。

你会说只要不生孩子、不努力工作,有人就会感到疼,这就足够了。

鼓吹躺平的大V们不仅没有放弃自己的本职工作,半夜三点还在奋笔疾书,为了跟躺平论的热点,把自己的作息快整成996了,但没有谁像翻教授履历一样证明大V无法践行自己的言论。

为什么?因为他是婴位,是不需要以身作则的。

女拳永远比我们高一个版本,我们也是这两年才学会了打拳逻辑。而至今还很少有人明白,为什么人家二胎的果子狸从没被她的拥趸质疑。

因为婴位通常提供舆论武器,可以看做是武器制造商。

购买武器,会因为武器制造商的老板和他的家人爱好和平,而对武器质量产生怀疑吗?

尤其是已经投入战场的武器,实践检验过了,你买就是了。


然而爹位的发挥,是需要真给规划图的。

不仅CEO个人和品牌形象联系紧密。说一套做一套有点不好卖。

就算买来,也是自己用,也不是用来轰炸别人的。

发布于 2023-07-30 17:09・IP 属地天津
安好心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