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回答

如何守护孩子最珍贵的好奇心?

益品冀悟
12个点赞 👍

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实操过程中需要父母做有心人,在生活中去引导孩子观察思考。再不济也要多给孩子找素材,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对科学产生兴趣。

1.呵护好奇心

如果孩子向家人提问时,应该耐心倾听,尽其所能的帮孩子解答问题,而且经常有意的表扬孩子爱提问、喜欢思考。我们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积极观察发现、探索大自然。我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认同这个道理,但是真到要去实践时就“一言不合,音高八度“,各种不耐烦。

过去一年,亲亲的口头禅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时常要用自己拙劣的知识储备,结合google加持来回答他的提问。虽然后来有了chatgpt后好多了,但是亲亲还是可以问到你词穷。。。

给大家展示一些有趣的提问

  • 他会在看到汽车走远了,问我“为什么公交车开走了声音就变小了?”
  • 他会在吃橘子时,问我“为什么橘子有皮,草莓没有皮呀”
  • 他会在照镜子时,问我“为什么我举左手,镜子里的人也举右手”
  • 他会在吃虾时,问我“为什么虾烧熟了,就变成红色了”
  • 他也会在睡觉时,问我“为什么人要睡觉呢,有什么动物不用睡觉?”
  • 他会在吃鳗鱼时,问我“为什么鳗鱼没有刺,上次吃的鲫鱼有那么多刺”
  • 他会在吃柿饼时,问我“柿饼上白色尝起来甜甜的东西是什么”在我解释糖霜后继续追问“为什么柿饼会晒出糖霜?”

他会问我很多有趣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些没有营养,我根本无法解答的问题。比如“为什么1是1,不是2呀?”“为什么苹果砸到牛顿,他就想到了力学三大定理,为什么其他人就想不到呢?我每次都强忍住不耐烦,尽可能不给他白眼,并且在心里默念再幼稚&再没营养的问题也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

小朋友会在大量吸收各类科普的“事实/facts”,产生好奇心,从而对大人进行“为什么”大轰炸。作为家长,我也时常纠结于:是继续朝着事实的方向编一个模棱两可的感性理由?还是朝着理性的方向,想办法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尽管,小朋友还没有到能够掌握足够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阶段,大人想要解释这背后的原理也非常困难。但是一想到越来越多的事实堆积,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所看到的现象就是常识,导致再大一些逐渐丧失探索“为什么是这些事实”背后的原理。

我就觉得无论如何也要支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只有好奇才可以激发和引导孩子的科学兴趣。

2.生活中多引导

科学作为启蒙教育,应该来源生活,贴近生活。选择引导孩子科学兴趣的内容,要以孩子日常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内容入手,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没有孩子能够拒绝大自然、动物、生活常识等内容。家长们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感兴趣的点,为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打好基础。

这都是水吗?

比如,饭煮熟了,为什么会有白白的烟呢,我的手放在旁边怎么湿湿的?冬天了,为什么池塘上会有一层冰,我摸摸它变成水了?

孩子天生就对生活中的一切感到好奇。当亲亲第一次问出这些问题时,我觉得太棒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下意识的认为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啊。但这里其实有很多科学上可以启蒙的物理知识点。

  • 比如水的三种形态是什么(固态、气态、液态)
  • 水的固态有哪些(冰、霜、雹等)
  • 这三种形态涉及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 那些物态变化是吸热过程,那些是散热过程?

我们生活中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现象,小朋友竟然一问就问到点子上。为了鼓励和加深他对这些物理现象的理解,我特意带他做了一些小实验。比如,让他盛了一碗水放在冰箱冷冻层,让他猜测并感受第2天变成什么?又特意把这碗水倒在锅里,让他观察冰怎么消失啦?继续给它加热,怎么水越来越少了?

直接的物理知识解释起来挺难,毕竟要尊重小朋友的认知发展过程,但是这样一系列小小的实验在亲亲心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下一次在户外看到类似现象,它能够举一反三还可以给小伙伴解释这些变化。

黑枸杞怎么变色啦?

大家都知道枸杞是可以养生的,亲亲外公就很喜欢用黑枸杞来泡水喝。某一天外婆也在用黑枸杞泡水,亲亲指着杯子问外婆,“怎么外公的杯子,泡出来是紫色,外婆你怎么泡出来是红色呀”。外婆也一脸懵,不知道怎么解释。。。我暗自窃喜:每天逼自己不翻白眼,鼓励亲亲问问题还是很有效果的。

黑枸杞在碱性水中侵泡后呈蓝色,在酸性水中呈紫色。枸杞泡出来的颜色不一样取决于水质的不同。枸杞变色是因为花青素的存在,花青素遇到不同的pH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外婆和外公水杯里的水pH不同导致同一个东西出现2种颜色。外婆杯子变红是因为外婆喜欢喝果醋等尝起来酸酸的东西,导致杯中水呈现酸性。而外公不太喝,并且上海的饮用水烧开后一般是中性偏向弱碱性的,所以大部分人泡出的黑枸杞偏向蓝紫色,当然黑枸杞量越多颜色越深。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会像孩子一样细心,但是这些不起眼的现象被他们一一捕捉到了。花青素遇到不同pH变色应该是初高中的化学知识,但是并不影响亲亲对于化学现象的好奇和热爱,为了进一步加深他的记忆,我又带着他用黑枸杞分别加白醋和小苏打,让他看看分别是什么颜色。每当我这么做之后,亲亲那种眼里有光,心里有思考的状态,就是我想达到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觉得孩子怎么对科学不感兴趣,大多时候是因为家长不耐烦的回应,让孩子逐渐丧失去探索“为什么是这些事实”的好奇心。父母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刻意的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尽可能启发引导孩子,通过一些简单的提示或者问题,引导孩子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及有哪些影响结果出现的条件?

比如,声音近大远小、镜子里左右手是物理问题,橘子和草莓有没有皮、虾熟了变红是生物学问题,黑枸杞变色是化学问题。生活中的任何现象,都可以与物理、生物、化学、数学、地理联系上,带孩子去看画展、博物馆可以和历史、艺术、哲学等联系。

家长要做的,不止是让孩子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还应该因为家长的解释和引导对科学产生更深的印象,从而促使孩子们有动力去更全面、更详细的观察,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这大概就是激发和引导孩子们科学兴趣最关键的点。

3.多接触科普素材

去年一整年我一直坚持每周六都带他去户外、科普馆、展览、图书馆等,因为接触自然多所以导致他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然而,有一些日常接触不到的东西,比如太空、地震、火山爆发、新闻热点这类科普积累,就显得有点单薄。而经常和亲亲一起玩的另一个孩子,就对天文、工程有非常浓厚的兴趣,问下来家长经常带娃看类似的纪录片,带娃参与相关的亲子研学活动。

如果家长真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启发,不妨给孩子买一些科普书籍、带孩子上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课,或者在家一起玩科学盒子,追一些适合小朋友的科学栏目。对我和亲亲来说,这些工具最直接的价值就是:亲亲眼前的世界更大了,他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东西,了解到更多有趣的体验,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3.1 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

比如,昨天我终于拿到心心念念的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好开心啊。正如知乎船长所言,提问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回答一个孩子的提问,要比一个成年人的提问难得多。直到现在,亲亲的口头禅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亲亲可以一直问一直问,问到你词穷。。。

这册书包括8册

《保障衣食住行》 《传播文化艺术》 《解锁自然密码》 《维护安全正义》 《挑战身体极限》 《探寻科技奥秘》 《发展社会经济》 《守护农林牧渔》

这册书左上角有个「知小乎」,它是知乎旗下同属领域的品牌。2021年10月,知乎联合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一辑)》,时隔2年第二辑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也出版了。里面有不少卡通形象作为讲解员,比如活泼热情的刘小看山,憨态可掬的小小熊,无所不知的雪人博士,调皮捣蛋的北极狼。

为什么鱼有那么多刺? 为什么不能一直捕捞,要有禁渔期? 为什么中国只有东北有黑土地? 为什么在野外的蘑菇千万不能吃? 为什么我们能吃到这么甜的西瓜? 为什么我们家里能养猫狗,却不能养牛羊? 为什么小鸡会吃石头?

亲亲就在吃鱼时问过我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鳗鱼没有刺,上次吃的鲫鱼有那么多刺?”要不是我好多朋友都研究鱼,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提问。简单来说,淡水鱼没有肌纤维需要看肌尖刺才能支撑起肌肉游动,鳗鱼是海水鱼有肌纤维所以不需要肌间刺。我当时特意用同样的问题去问chatGPT,没想到民科破功啦答非所问,而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的解释,简单好理解。

相比于第一辑,这个版本少了很多小朋友不好理解的信息,同时尽可能考虑到小朋友的认知特点,信息的密度不算大,内容设置比较合理,而且有很多知乎上的大佬答主做编审。最重要的是,挑的都是生活中小朋友高频问题,同时又蕴含着一定科学道理的问题,太适合给孩子做科普启蒙啦。

3.2 儿童科普杂志|动动画世界,栩栩多多

再比如,我还给他入了《动动画世界|栩栩多多》这套双语儿童杂志,这套书的很多故事都是以新闻作为切入点,非常适合小朋友。对我们来说,这套杂志最直接的价值就是,亲亲眼前的世界更大了,他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东西,了解到更多有趣的体验。

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生态保护、科学发现、文化习俗、历史生活、政策新知、热点事件,所有领域的故事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即关注孩子感兴趣的,又能带来孩子更多的思考。孩子们透过这套杂志知道世界上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事情。

前段时间如期收到《动动画世界|栩栩多多》8月刊,内容实在太6了,里面有很多昆虫、鸟类、海洋动物相关的内容,特别适合喜欢动物观察的宝宝。常见昆虫的形态和习性,家长再也不担心无法回答。

  • 观念着入门装备清单,特别实用
  • 夜宿营给营员的建议,家长好省心
  • 海洋动物都是怎么睡觉的,涨知识啦
  • 飞行的硫酸,原来是隐翅目的毒液呀
  • 哪些鸟类是夏候鸟,特别适合上海这个观鸟城市。

亲亲就问过我一个问题,“海里有水,小鱼怎么睡觉啊?为什么不会被淹死?”着实把我给问住了,我当时特意用同样的问题去问chatGPT,没想到民科破功啦答非所问,而动动画世界的解释,简单又方便儿童理解。

这个科普版本少了很多小朋友不好理解的信息,同时尽可能考虑到小朋友的认知特点,信息的密度还可以,幼儿园只需要家长无脑搬运,小学生完全可以自行阅读,里面的科普内容设置很合理,会大大扩展孩子们的视野。最重要的是,挑的都是生活中小朋友高频问题,同时又蕴含着一定科学道理的问题,太适合给孩子做科普启蒙啦。

总之,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善于将孩子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及喜欢的活动纳入科学启蒙中,最好能生成一个科学教育活动,引导孩子观察、讨论、探索、交流、分享,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让孩子的科学活动更加开放、更加宽松,才能使孩子保持永久强烈的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知乎亲子

发布于 2023-09-07 00:01・IP 属地上海
亲亲妈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