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个回答

如何守护孩子最珍贵的好奇心?

益品冀悟
13个点赞 👍

不和好奇心说“不”,去挖掘孩子好奇心背后的潜在意思,想办法有效引导好奇心方向的知识。

又要求家长做很多事了。真的要用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一、不和好奇心说“不”。

1.在生活中,孩子经常好动,好问,并且常常伴有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拆个小闹钟,小玩具等,家长会制止这样的行为,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好奇心是人类成功的根源,对孩子的探索创造有很重要的作用。

2.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要做好教育的引导者的角色。孩子的好奇心往往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现的好动,一方面表现的好问。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能够从中获取和以往不同而又神奇的感觉,可以激发孩子创造力,除了引导,家长还要重视和孩子的交流,特别是孩子看起来无厘头的发问,家长要给与孩子认真的对待和回答。

3.认真对待孩子提问。首先家长要考虑到回答孩子提问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家长不应该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应该多给孩子鼓励和欢迎的建议,使孩子的好奇心能够保持,求知欲望也能得到满足。其次回答孩子问题要多引导他们自己思考。

二、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1、把孩子的好奇心向大自然转移。家长可以多带孩子观察天气的变化,花草树木的变化,在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可以多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等景点,有利于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爱好。

2、小实验方法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和运用。家长要充分引导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小实验,例如物理实验传声筒、三原色实验、小电灯泡等第二课堂。

3、简单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孩子回答,复杂的问题可以鼓励孩子注意事务之间的关系,从自己的思维角度,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得出答案来。有些问题暂时不能给孩子答案的,家长需要运用语言进行疏导,比如“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么多知识,上学就学会很多东西”等。回答孩子问题的时候不能传递错误的信息,家长如果不知道就要实事求是,可以选择告诉孩子,等查阅后再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这种严谨的态度可以让孩子受到影响。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探索求知欲望有利,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引导孩子。

三、家长要成长: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伴生的。

1、给孩子自由。

不要让学习充塞他们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导致他们厌学甚至厌生。而是要顺从儿童的天性,珍惜并热情保护他们的好奇性,重视激励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兴趣。要做到这点,需要家长改变一元化教育观,相信“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鼓励孩子多元化地自我表现,及时抓住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的好奇心不仅不被扼杀,而且能转化成求知(生活与学习各方面)欲再发展成学习兴趣。

2、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要学会逐渐放手,引导孩子试着靠自己的智慧去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事。要做到这点,需要家长与他们真正实现人格上的平等,这对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重要。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希望孩子想象力丰富且有效能,就应培养他们好问的习惯,即

首先尊重他们的提问:对他们的提问持认真倾听、回答的态度,不糊弄、不嘲笑、不指责,绝对不用“烦死了”、“走开”之类的词语。

其次鼓励他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别用父母的思考代替孩子的思考,更不应该把自己的答案强加给他们。要求孩子独立思考,并非父母可以甩手不管,而是应该花时间和精力,用可行的办法引导他们自己找到答案,既促进亲子交流,又让孩子学习思考。

3、鼓励孩子实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它的特点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产生(源于客观现实)和超脱现实(富有创造性)。所以,让孩子独立思考的同时,提供他们亲历亲为的机会就显得弥足珍贵,让他们勤看勤听勤动手勤动脚也很重要,比如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多接触大自然、拆装一些物品、搞点小实验等等,都可以增加表象的积累,有利于增添想象的乐趣。

家长的任务很重。


发布于 2023-07-30 06:23・IP 属地辽宁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不甘心的乡村教师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