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放一张图,代表我对这两家企业的喜爱 —— 一辆大众ID.3隐藏在小鹏G6当中,完全看不出违和感。小鹏扶摇架构与大众MEB平台,就和大众在1970年代凭借高尔夫重新崛起一样,一直秉承着「小车大空间」的造车理念。我坚信,这才是纯电平台的未来。

我对小鹏的喜爱,大家一直可以看得到。我并不是无脑喜欢小鹏的智能,而是喜欢它在技术上的全方面进步。譬如G9、G6这两款车,就体现了小鹏造车功力的跃升。
我对大众的喜爱,由于舆论环境的原因,就没有表现得那么充分。
其实我特别喜欢大众MEB平台,它是第一个大举投入纯电平台的传统车企,高达175Wh/kg的能量密度说实话也很厉害了!它还第一个明确指出了纯电平台的未来:短前悬、长轴距、无中间传动轴的「小车大空间」造车理念。

可惜的是,大众MEB平台有短板,那就是智能化技术。长板很长、短板很短,这就是大众需要与小鹏联姻的大前提。

大众去找合作伙伴,只看智能化吗?我认为并非如此。考虑到大众与小鹏这次合作是围绕G9平台(包括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于2026年推出两款B级电动车。那咱们就聊聊小鹏G9这款车。

有传言说,我的小鹏G9天天被租,都快回本了!其实这是谣言,只有60%的时间在外出干活,最多挣个折旧费吧:)

也是一个小圈子了,谁租的、租了测啥、测的反馈是什么,有时候也能了解个七七八八。我就住在「沃尔夫斯亭」,所以德国车企和供应商租得挺多。
德国人试车,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他们基本不会去试语音交互(小P听不懂德语),试XNGP也挺少。那他们试什么呢?主要还是三大方面:底盘、三电、外观内饰。
一、底盘
租车来试,通常是一次租七八辆国产电车一起来试。底盘方面,大部分车型给德国人的印象是「中国造车的水平确实在进步」,微笑点点头,但还有一丝傲慢。
只有G9四驱的底盘,让德国人感到震惊:这完全不像是这个价位的底盘啊,怎么中国人可以造出这样的底盘了?这种震惊,和他们看到中国智驾的震惊不太一样:智驾本来就是他们的弱项,差一点也认了;如果底盘也追上来了,那德国人还靠什么吃饭?
G9四驱的底盘质感特别好,主要原因这也是它的设计核心目标。G9发布会的时候,何小鹏说G9对标卡宴底盘,大部分人觉得何小鹏不知天高地厚,但实际上老实人说啥就是啥,G9确实是对标保时捷。
例如双腔空悬,这种配置以前都是近百万的车上才有,而G9四驱才40万出头。去年9月发布的时候,没人注意双腔空悬是什么东西,今年全新蔚来ES8也用上双腔空悬之后,大家才意识到:这真是一个好东西啊!
由于小鹏没有制作双腔空悬的解读资料,咱们就借全新蔚来ES8的资料来看看:如今技术发展太快了,30万的车型都有了空悬。由于发展太快,中国消费者还意识不到,空悬也是分为三六九等的。

双腔空悬在连续过弯或山路驾驶,刚度增强,减小侧倾角25%,提供更好的侧向支撑,响应更迅速,车身姿态更稳健。颠簸路面降低刚度吸收路面冲击,底盘如熨斗,“熨平”路面颠簸,乘坐更舒适更平顺。

相比单腔空悬,双腔空悬并不是量变、而是质变!

再如中置电机。正常情况下,电机都是布置在轴距之外,例如蔚来汽车的底盘平台如下图:

小鹏G6的布局也相似,原因是车短,也没必要追求中置电机:

小鹏P7i与G9同平台,都是追求极致操控的中置电机布局:


中置电机的好处,我们可以翻开《乘用车底盘开发》这本书:牺牲了一定空间,但操控操控性极好!这是发动机中置的情况,电机要小一些,中置也不会太影响空间。

可以这么说,在整车布局上P7i与G9基本上就是按下图的标准答案来做的:

第三就是保时捷工程团队调校。德国人开起来,大概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吧!
大众为什么最终选择与小鹏合作? 智能化技术肯定是关键因素,但底盘上的造诣也功不可没!毕竟将来大众要基于G9平台推出的自己的车型,底盘不过关的话,大众肯定是难以接受的!
二、三电
德国人测试的第二点就是三电,这更是G9的强项。这一点其实大家已经讲得比较多了,我就简单列一下G9在国外取得的成绩:
- 充电:2023年6月8日,挪威Ionity超充桩的最高纪录,曾是保时捷Tancay的270kW。这个纪录由小鹏G9 3C版打破,最高充电功率达319kW!

这个结果有点石破天惊,实际上4C版在国内的数据更为惊人:

- 能耗:挪威汽车联盟NAF进行了2023年续航测试,小鹏G9与P7i实测续航达588公里与557公里,反向虚标高达11.6%、9.4%!汽车出海,大家最希望看到的就是中国好货在国外扬眉吐气!

三、内饰
最后就是关于内饰。G9的内饰被中国消费者吐槽比较多,主要集中在比较老气。但德国人审美不太一样,首先在意的不是老不老气的问题(相反他们会觉得G9内饰有点奔驰的感觉感觉),而是用料与工艺如何。关于这一点,G9绝对是没问题的,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是好材料。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众决定采用G9平台,绝不仅仅是看上了智能座舱与XNGP,基顾准入条件是G9这款车底子足够好!某种意义上来说,G9就是朝着完美之车的目标去打造的,可惜如今成了沧海遗珠。
我一直坚信G9作为沧海遗珠,一定有被认可的那天,而且不会太远。在小改之后,修正一些比较明显的毛病,G9的销量应该可以上一两个台阶。如今大众宣布2026年采用G9平台推出两辆车型,我就更放心了,看来这个接近完美的平台,不太会被埋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