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程序员的价值主要看技术投资,而不仅是业务变现。
所以舍得为技术花钱的,都算是好工作。
多数程序员敲的代码并不等于业务本身,他们也不直接参与到交付和结算环节。
说白了就是离钱远,在上游。
变现是运营和销售的事。OpenAI到今天也没有正式进入变现阶段,不妨碍其估值超过270亿美刀,拿了股权的(OpenAI称之为PPU,利润参与单位)程序员们爆赚。
因此程序员思考自己工作价值时,也应该尽量站在上游,牢记自己赚的是“前面的钱”。
也就是投资、开发预算、技术人力成本这些,多多益善。
像今年开年的AI浪潮,我身边的程序老哥们就是两张皮:
一边公开悲鸣:啊,我要被取代鸟;
一边私下打听:哪家机构在投AI赛道?他们喜欢什么概念新词?
这帮互联网老油条非常清楚:ChatGPT给萧条的互联网投资拉了一波大热度。不管是初创企业还是内部孵化,各路资金都会重磅加码。
就算做不出自己的ChatGPT,至少也有把AI应用到业务里的开发需求。
一个技术投资高峰期、一大堆“前面的钱”,来了。
应届生不妨参考这些人的思路:找有技术需求、花得起的企业。
其中技术需求排第一。
不是所有大厂都舍得为研发花钱,尤其是一些护城河比较深的大厂,你技术再好也不影响我的市占率。
这种大厂对技术以维护需求为主。他们只会从业务利润里划拉一点留给程序员,能跑下去就行。
因此这些地方容易盛行办公室政治和论资排辈,新人稍有不慎就被“优化”。反正没什么技术压力,随便找个人就能顶。
所以不仅要有钱花得起,业务规模和现金流都好看;还要有相对激烈的竞争压力,这样新人才能凭本事往上爬。
现阶段有压力也有钱的大厂不少。
百度算一个。
17年陆奇“All in AI”,结果18年陆奇就辞了。之后百度虽然一直没把AI丢下,但无论是智能音箱还是自动驾驶,这些百度AI的市场化产品始终没有打开市场。
眼见要鸡肋,ChatGPT一波带飞。作为一家账面趴着1940亿(一季度财报)的老牌互联网,百度肯定会赶鸭子上架把AI做穿。
另一个是华为。
同样不差钱。尽管一季度营收增长只有0.8%,但毕竟万亿资产;
压力更明显。为了营收突围,必须要快速把业务拓展到通信和手机之外。
以AI为矛尖向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推广自家的软硬云,例如盘古大模型和昇腾AI芯片。
还有一个,就是字节。
今年6月,网传字节向英伟达订了超过10亿美刀的计算卡。相当于英伟达去年一年在国内的商用GPU总销售额。
我个人觉得比较真。因为今年4月,字节下的火山引擎搞了个“大模型云平台”:
你们不是一窝蜂去训练自己的大模型吗?我有计算卡,我还降低了最高70%的算力消耗,你们可以来我的云上训练自己的大模型。
火山引擎说自己支持“单任务万卡级训练”,这个也并不夸张。
别人都去搞AI大模型,挖矿淘金;字节已经跑去卖铲子,打算在AI云服务上弯道超车。
字节不差资源就不赘述了,现阶段字节的压力也不少。
毕竟再小的点,都会被十多亿月活跃用户放大。
所以字节的技术创新,不能演,要真做。
别人买英伟达的计算卡去训练大模型,字节和英伟达一起研究基础技术(图像预处理库CV-CUDA和高性能推理库ByteTransformer,已开源)
这种在架构和算法上的深度,其实也反映了字节的一个技术特征:规模大、业务广、竞争强。
所以字节内部也鼓励这种深层的技术创新,能带来多个业务大范围的红利。
这是新人接触前沿技术的难得机会,尤其是校招生,起步视野比同龄人能高一个维度。
而且毕竟有实际业务压力,自己的同事和业务老大以技术大牛居多,这对新人的职场成长很重要:不仅能学真东西,而且身边有一群优秀职场道路可参考。
前两家我不熟,字节我还真有入口,有自信的小胖友可以一试:
说到底,现在的小胖友找工作无非是奔着“更多的钱”和“更持久的钱”。
“更多的钱”是最直观的,看工资包即可。
“更持久的钱”才是深层焦虑。因为无论企业如何宣传,新人都认定自己始终会有面临职场卡点的一天。
渡劫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让自己不易取代;而要想让自己不易取代,就得有独门技巧。
所以要去有钱、有资源、有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大厂,如字节。
在小厂,你大概只会重复做鱼香肉丝这类菜,懂做的同行很多,将来很卷;
在大厂,你有机会做佛跳墙做满汉全席,有可能用普通同行无法想象的技术资源去处理海量数据和业界顶尖难题。
这个高度能为小胖友的职场危机带来不错的缓冲,哪怕到时候转身去其他行业,机会也要大不少。
做技术有点像爬山,要站得高点才能看得远。年轻时有机会登高,还是值得一试。
所以刚毕业的小胖友,如果自信技术能力不错,那建议去这些大厂爬山,争取站得更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