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回答

如何反驳女朋友“爱你所以在你这发泄坏情绪”的观点?

Jhin
568个点赞 👍

#泄洪渠#

这话当然说错了——那不是因为“爱你”,而是因为“相信你的爱”。

那是因为相信你的爱,所以选择在你这里寻求情绪问题的解决,而又因为误以为“情绪只有发泄”这一种解决方案,所以自动演变成了“找你发泄”。而又进一步的,因为你的承受力不足,无法承受她情绪发泄的外溢影响——就像受不了儿子在地下室练习架子鼓的老妈一样——你把她的这个选择无意识的当做对你的冒犯来反射性惩罚了——也就是以抱怨回应。

而你的抱怨立刻就引发了远比那些同事、老板、客户更严重的问题——她最重大、依赖最深的关系契约的真实性出现了可怕的危机。从而把“在你这里以发泄为形式修复情绪”,连环演变成了“冲你发泄被你欺骗和背叛的怒火”。

这个过程里,她主要犯的错误是三个,一个是误认为她的权利依据是“爱你”,而不是“相信你的爱”;一个是误以为“调节情绪只有靠发泄”;一个是高估了你的成熟程度和对事情准确定性的能力。

这三个错误,无论哪个被意识到并被稍微有效的避免,事情都不至于一路滑落到这个结果。但是很遗憾,她不是在一个饱经世事、洞察人心的年纪遇到你。

至于你这一边的错误则包括:

1)误将“在你面前发泄”和“朝你发泄”混为一谈。

她的确是没权利朝你发泄的,但是她却有来自你再三表明、赌咒发誓宣布的、据说是不可质疑的、绝对充分的、无限有效的权利,在你面前寻求情绪的调节——哪怕这种形式是发泄

你通过抱怨和“惩罚”,否决了她这项万份笃定的——而且她觉得用了巨大的付出“交换”来的基本权利,错误当然在你。

以凤求凰的时候可是信誓旦旦“你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你的问题就是我的问题”过的,你是因此而得到她的极为特殊的礼遇和托付的。她给你的礼遇和托付,你笑纳了、享受了,凭着这个礼遇和托付,你脱离了“没有人要的loser”的自我怀疑和无限折磨。但到了她来兑现你承诺的权益的时候,却发现这只是一张额度极低的信用卡——一个月就三百块额度,月底就要全额还款,延期算利息还要上征信,而且还要收年费。



约等于在外被人敲诈勒索,来银行取钱消灾,却发现卖房子存的理财是假的。这“基金经理”还在奇怪,“为啥敲诈勒索你的人你不恨,反而净在跟我较劲”?

为什么?因为你这个问题远比那点敲诈勒索的问题严重一万倍。

别说“取不出钱”,就是“操作频繁出现出几个意料之外的报错”,都是不可容忍的恶劣服务。就是只存一万块你,也不会存这种银行,不是吗?何况她这是身家性命之所寄?


教训何在?

第一,人先要摆脱那种“情绪治疗靠发泄”的迷信。这纯属“放血疗法”、“以形补形”之类的“信仰疗法”。是你的笃信在赋予它“疗效”感,但它造成的附带破坏、隐性损失,远非它那点幻觉性的疗效所能补偿。

情绪有问题,需要的不是发泄,而是思考和计算。如果你不会,那就找显然技艺更精湛、经验更丰富的人教、带、帮。何时领悟,何时雨过天青。

第二,不要高估人明白是非的能力,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ta们本身就处在人生的迷茫阶段,因为不知道出口还有多远,长期深陷于巨大的匮乏感、贫穷感之中。这不难理解——在一条已经丧失方位、不知何时何方才能靠岸的海船上,即使粮食淡水堆积如山,船长也不会觉得自己很宽裕富有,可以随便施舍给树水手们“浪费”。

因此,这个阶段的人遇到一切疑似有危机蕴藏的信息,第一个本能就会向回避义务的方向解读和想象。这是一种长期习得的自保本能,ta们自身很难很难自觉克服。

从什么地方习得的?从一次次错误的承担责任的实践中习得的。

ta们很少意识到,承担责任和义务是一个有高度技术性、原则性的系统工程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大包大揽可以概括。在ta们仍然深陷这种原始的认知的阶段,ta们自然总以大包大揽形式来尝试负责,结果是几乎毫无悬念的次次都搞到里外不是人、名利双失。人是经验的动物,次次触电,本能就会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无原则的以否定一切义务和责任来“自救”、“自保”。

虽然令人感叹,但是ta们真的只能支撑一个月300块的免息贷款服务。以ta们之前那连环惨败的经营业绩,就这300块已经是ta们承受力的极限了。

这就是你手里发到的牌,你没得挑,不接受也要接受。所以叫你不要高估对方的承受力,你只要超过了,不论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结果总之会客观的不好。

这不是叫你小心翼翼,不作任何诉求,而是叫你不要听了对方的“永远”、“绝对”、“一定“之类的甜言蜜语就真的以为你有无限透支额度。

你可以尝试取一下款看看,到啥程度取不出了,就不要再坚持——那个额度才是实际额度。这个额度让你觉得事有可为,你就按着这个水准继续业务往来,觉得太低于期望,你也可以选择终止业务。

但是不要切齿痛恨、“誓言报复”。这对于你充分利用有限的一生创造最大的价值、获得最大的体验并无好处,属于一种自我浪费。

第三,你要明白一切都是经营出来的。你嫌一月三百额度太低,你该做的不是让用对方那个所谓的合同去兴师问罪,而是要思考怎么让对方这一个月三百的借贷有ta肉眼可见的、而于你却并无损失的收益。能赚到净利,报表好看,这个额度不用你说,对方也会自己提高。

很多人是靠从自己的账户里硬拿钱来喂养这些“银行”来提高放款额度,这样当然是不可持续的——这样就算额度提高了,你难道就愿意多取多用吗?取用越多,你自己的账户就要掏出更多来满足对方的利息收益。你很快就会意识到“这又不缺这钱,我多办这张卡来白扣利息干什么用?”

而类似本文揭示的这种思考方式、这些知识和素养,是达到这个结果最重要的思路。

两个人里至少要有一个明白人,不然这事很难持续。

当你发现对方不是,那么你自己就必须是。就是这样而已。

编辑于 2023-10-03 13:30・IP 属地中国香港
9adgq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