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乌军阵亡31万人有点偏高,但如果说15到20万人的阵亡人数应该是没问题的。
下面给一下我的论据。
首先要说的是俄军的阵亡人数,虽说俄军国防部好长时间没有公布了,但俄国内一直有反对派在收集这些数据。整个阵亡人数在4-5万人。如果再把卢顿两地民兵阵亡人数1万人加进去。估计得有5.5万人到6万人。
具体介绍可以看一下蜗牛柯基写的回答。

整个俄军的阵亡人数已经到了5万多人。考虑到两边的火炮比,在1:3以上。非常简易推出来乌军的阵亡人数至少得有15万以上。
以上还只是非常粗略的估计。因为俄乌两边除了火炮上的差距,两边的战伤救治能力也不对等。俄军的救治伤员的能力要比乌军更好一点,所以乌军的阵亡比可能还会更高一点,如果俄军伤亡比是1:3或者1:4,乌军可能会是1:2或者1:3。因为没有办法及时将伤员及时运出来。
有人可能会抬扛说,俄军的炮火不准,乌军那可是海马斯,百发百中。关键是俄军在俄乌战场有上千门大炮,准度不够靠数量弥补,海马斯才几辆。而且现在俄军的精确打击能力也在提高,对于精确制导炮弹的制造能力也在提高。
而乌军受限于国内已经没有军工回血能力,所有的炮弹和火炮都需要靠北约去支援,连车辆损坏也需要送到国外维修。这就造成了乌军如今在战场上每天能打的炮弹只有几千枚。但俄军依旧每天能打3-5万枚炮弹。无他,俄国内有源源不断的企业加班加点生产,乌已经完全依靠外国支援。
以上只是从俄军的阵亡人数以及两边的火炮上的差距,来简易推测了一下乌军的阵亡人数。如果乌军阵亡人数在15-20万人,伤亡比考虑到1:2或者1:3,整个乌军伤亡总人数在45万人至80万人。
这个数据从侧面是可信的。因为乌军已经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征兵,不再局限于乌东和敖德萨等地区。说明兵源已经一定程度上枯竭了。需要扩大范围进行更大程度征召。
至于45万人至80万人的伤亡区间,这个范围确实有些大。不过因为乌军从未公布过伤亡,只能取到这个区间。但可以说,乌军目前的伤亡下限肯定比45万人要高,这个是肯定的。
俄国从开战至今,原先的作战部队加上后面的30万动员兵,整个俄乌战场的俄军保守得有50万人可以随时听候作战。
乌克兰作为防守的一方,动员部队保守估计得有百万。45-80万人的伤亡人数,这就已经是将近一半的损失率了。确实需要进行更大范围内的征召,才能保证部队不被打完。只需要精锐老兵能存活就行了,老带新,战场学习是很快的。
但问题来了,乌克兰的人力资源不是无限的。我们假设目前乌国内还有3000万处于可控制的人力,按照10%的抽丁率,当年卫国战争前苏联也才16%。那么乌军最高可以抽300万人上战场。目前已经抽了100万,后面的两百万再抽调上去,按照目前这个损耗率,战争还能打三到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