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多父母都存在的育儿误区。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一种错觉,或者是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
如果你不够优秀,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这其实就和李雪琴提到的「如果我不够优秀的话,是不是在别人眼里就没有价值」一样,所谓的担心自己在别人眼里没有价值,其实担心的是别人会不喜欢自己,担心别人会离开自己。
我之所以说这是一个育儿误区,因为父母说如果孩子不够优秀会不喜欢孩子,其真正的含义是如果孩子不够优秀就不再对孩子好,但父母其实是做不到的。
就算孩子每次成绩都是0鸭蛋,就真的不给孩子买衣服,不给孩子吃饭,不给孩子买零食、不带他玩了吗?
怎么可能呢?
我之所以说这是误区,不正确的,不仅仅是因为父母根本就做不到所谓的不喜欢孩子,更是因为这种做法会让孩子形成李雪琴这种想法:
如果我不够优秀的话,是不是别人就不会喜欢我了?
害怕被别人讨厌,不仅仅是自己要付出双倍的努力做的更完美,甚至会让孩子成为讨好型人格,小的时候是用成绩讨好家长,长大了就是动用自己的一切去讨好别人。
就像是优秀没有上限一样,他人的欲望也是没有下限的。
并不是更努力更优秀就会得到爱。
我们常常纠结爱人是不是爱自己的灵魂,还是爱自己的外在条件,但其实不爱的人再优秀你也不爱,爱的人有很多缺点但是依然会很爱,爱其实就是这样不讲道理的事情。
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
只有搞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走出「如果我不够优秀的话,是不是别人就不喜欢我了」的误区。
我们本来就不需要被每个人喜欢
我们的心不是即将要撤店的2元店,我们不是2元店促销员,费尽心思只为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进来转转,即使他们不愿意花一分钱。
拓展思考:
李雪琴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经典,因为她不是担心别人利用自己,而是担心别人不用自己。
这句话真的很卑微,比「如果我不够优秀的话,是不是别人就不喜欢我了」卑微了至少一百倍。
更多人想的都是害怕自己的价值被别人利用,以至于衍生出来了一则笑话:
只要成为一个废物,就没有人可以利用你。
利用,是指对人力资源物质工具的使用,也可以指能源物质的使用。
朋友之间相互使用很正常,那为什么利用在人际交往中有贬义呢?
因为人际交往中的利用,往往是无偿使用,甚至是违背当事人意愿的强制使用。
无偿使用很多时候意味着,对方认为你的付出不值一提,对方根本就不认可你的价值,强制甚至是对方觉得使用你是你的福气。
是的,如果在利用的时候千恩万谢好好夸夸对方,认可了对方的价值,都能让很多人获得成就感,下次还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