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李雪琴称「如果我不够优秀的话,是不是在别人眼里就没有价值」,你怎么看待社交中自己的价值?

麦兜都行
40个点赞 👍

李雪琴有这种思考很正常。

她一开始不是毛不易那种实力唱将,也没有什么圈内人脉关系。

完完全全就是草根网红,前期蹭签签混了个脸熟,后期是靠脱口秀大会彻底翻红,然后综艺合作代言纷至沓来。

她一下子认识了很多自己以前觉得“配不上”的朋友,那些高不可攀的存在。

这就好像我们误入一个都是高富帅白富美的朋友聚会,双手抱胸作出防御姿态,安静如鸡听别人聊伦敦和巴黎。

这时候她就处于一个心理低位,会觉得这些人有的那么好看,有的那么优秀,我又胖又丑,我和他们一块,我说啥啊,他们加我微信,和我做朋友,我能给他们什么呀?

我给他说段脱口秀?

所以她就很容易慌张,像一只受惊的鸟,她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或者说,她知道自己在自己的舒适圈里有她的价值,但她觉得在摄像头前,在这一桌要端给观众的综艺节目里,她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拖后腿的的那一个。

别人只要出场就有收视率,而她必须要依靠那些金句,那些整活儿,那些cos王建国和李诞的人设,才能拿到同样的效果。

直到她被圈内人反复肯定,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才能稍微安定下来。

告诉你,你不用那么用力,我们也不是需要你的资源交换,我们就觉得你人还不错。

而刚刚安定下来,通告来了,马上加入一个新的综艺项目组,认识一批新的人,她又要经历新一轮的打碎和重构。

所以在这种强压之下,她需要找到自己的不假于外物的救命稻草。

必须是一种身边的人来了又去,但我依然能不破防做我自己的稻草。

这根救命稻草就是“不被物化的亲密关系”。

其实翻译过来就是,不再去把人当做名片,不再去掂量人背后的咖位和资源,而是当做平等的人去触碰和相处。

因为当你物化别人,把人当做资源和跳板时,你难免会陷入自我物化的焦虑。

我又有什么可交换呢?我算啥呢?

这种焦虑会让你的言行举止变形走样,让别人在和你相处的过程中,不顺畅,不舒坦。

因为他首先要停下来正常的社交,劝你“朋友,正常一点,放轻松。”

然后才能进入到正常的话题,因为你绷太紧,想太多,包袱太重。

人和人的交往没那么复杂。

不卑不亢,不战战兢兢,不阿谀奉承,也不恶意诋毁。

就一张白纸遇见另一张白纸。

尊重,倾听,理解,求同存异。

如果恰好我们有更多的共鸣,那不妨多深入一些。

如果不是一路人,也绝不捏着鼻子继续。

不好意思,我的袋子是空的,一张名片也放不进去。

我不图你什么,所以你也别期望我能为你准备什么特别的把戏。

我活这一生不为取悦任何人,除非咱俩投缘,我可以破例。

都随缘,都放下,不计得失,来去自由。

从人海中来,回人海中去。

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说君子就高傲,冷漠。

而是说君子不为名利,不尚虚华,翻山越岭,只为见你这个人,足矣。

我觉得这条路子,她找对了。

编辑于 2023-08-03 10:28・IP 属地湖北
静枫纸鸢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