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非常不喜欢智性恋这个词。
感觉这些词就跟元宇宙一样,充满了人类对新世界的渴望和无能。
在什么技术革命都没发生的当下,通过凹词来试着细分市场,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是非常细碎和内耗的。
我不喜欢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是很多人不是喜欢智性恋,是喜欢标榜自己喜欢智性恋。
这个原理其实就是,我们没法很坦然地去讨论:
我喜欢有钱的,好看,家里条件好的,胸大的。
这样说会显得我很俗,很low。
所以我们一直在找一些好听的代餐去遮掩我们的真实需求。
有时候是“幽默感”,有时候是“有趣的灵魂”,有时候是“人间清醒”。
只是最近花样变成了“智性恋”而已。
但实际上这东西不可量化,无法具象,只是个人的判断和感觉。
我觉得你很聪明,很吸引我,就是智性恋了。
这给我的感觉就很奇怪。
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期待,就是我来夸夸你的期待。
尤其投射到“这届年轻人都流行「智性恋」”这种如此标签化的话题上,就会让我非常警惕。
因为它非常像是从“如何看待有部分年轻人开始偏向「智性恋」”到“如何看待年轻人愈发接受「智性恋」”一步步偷换概念演化来的。
到最后就是理直气壮无头无尾无数据支持地宣布“这届年轻人都流行「智性恋」”。
像极了少数派急不可耐想制造新话题的样子。
第二是因为,智性恋是一个实战中不好量化的概念。
当我们讨论一个概念时,最怕的就是概念不统一,鸡同鸭讲。
你觉得1万块很多,他觉得100万才刚刚起步,你俩就没得聊。
聪明就是一个很容易鸡同鸭讲的概念。
比如之前有一个长相不错的女同事,说自己是智性恋。
她也不双标,身体力行,确实不找帅哥不找有钱的。
找了个一无是处的男友,长得不行,人还脾气古怪。
ok那我想在学历上个人成就上一定有何高论。
结果是学历只是普通本科,工作也平平无奇。
那到底智性在哪?
说,他玩狼人杀,密室逃脱,剧本杀,总是所向披靡。
说,他思维缜密,平时讨论社会问题,辩论,总是逻辑缜密。
我愣了半天,只能说出一句:
“啊?”
当我们在讨论聪明的时候,其实是有很多分歧的。
有的人是觉得学院派的高学历知识分子,高考高分的,就是聪明的。
另一派则刚刚相反,觉得这都是一群书呆子nerd,真正聪明的是那种摸爬滚打混社会的,脑子聪明又博学的民间小哥。
他虽然没什么像样的学历,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下大事无所不通,心理学星相学全部拿手,连二十四史都翻阅了几遍,你怎么能说他输了?
所以每次看讨论具体的个案时,就能让一群朋友吵起来。
甚至能具象到他虽然是清华的但他本科不是本科野鸡!
他虽然是北大的但是北大的辣鸡专业所以一文不值!
你连标准都统一不了,去聊共识不是很荒谬么?
所以当大家都在嚷嚷一个词,但却没有对具体的含义理解达成共识时。
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第三是因为,我恰恰认为追求聪明在恋爱中容易南辕北辙
恋爱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容不得理念先行,也不接受假把式。
我不否认,找对象就是应该找对方身上有闪光点,能让自己崇拜欣赏的人。
因为有好感一定是一切亲密关系的第一步。
但智性恋,或者说任何你标榜的理念,那些先入为主的,非体验性的,来自外部的理念,很大程度是一种纸上谈兵。
它们会像过强的镁光灯,影响你的判断,让你没法正确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正常的。
聪明不代表上进,聪明也不代表富有,聪明也有可能就只是聪明。
举个例子,你交了一个特别聪明的男友,恋爱时觉得性感爆了,啥东西都能聊的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去一博物馆他能给你单独讲俩下小时,他的脑子你爱死了。
你很开心,你觉得你找了个智性恋男友,你觉得你和那些傍大款的,找富二代的不一样,你整个人都升华了,变成有趣的灵魂了。
可深入接触后你慢慢发现,他其实也经常在不懂的领域用自己那套逻辑大放厥词,尤其在你的专业领域指点江山,让你非常郁闷。
尤其是这人除了一张嘴强,耐力条精力条都不算长,创业没几年管理不善失败了,上班没几个月嫌同事笨跑路了,现在在做自媒体,收入忽高忽低,有一搭没一搭的,天天和网上的一帮读者粉丝聊天吹水打得火热。
可你对外说了是智性恋啊,朋友圈都晒了那么多次了,你不能自己打倒自己啊。
你只能硬着头皮往后熬,熬到熬不住了,才终于放弃这个时髦玩意儿。
就有没有一种可能,恋爱是一种复杂的关系,没法用单一标准来定义?
隔三差五冒出来的这些热词,只是为了热词本身被传播而产生的造轮子。
我们依然在谈一场和父辈没什么本质区别的恋爱。
我们依然只是我们自己。
我们没有通过创造词汇来产生进化。
就像元宇宙一样,很容易就被新的热词“ChatGPT”替代了。
追逐这种标签化,我觉得对实际生活,没有任何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