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成本确实高,因为对于现代人来说他们喜欢的东西已经很细化了。所以要想有共同的社交就必须要有更多的互相理解,更多的互相懂得对方的节奏,意识。
一个人喜欢的越多,那么另外一个人和他产生共同语言的概率越高,但想要维持这一社交关系就必须付出的更多,去互相了解彼此更多未知的东西。这就需要时间和金钱还有精力去投入,才能让这段关系升华,达到一个永远维持的局面。
而且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这种社交关系出现互相排斥的因素。一个人了解的越多,所拥有的个性越多,越容易和别人产生共鸣,也越容易和别人产生排斥,共鸣和排斥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当你发现你和你的好友在一件重要事情上观点不同,而且你无法改变对方,你想维持你们的好朋友状态,但又觉得膈应,所以产生压力,投入大量成本去维护。
古代普通人的友情之所以不用那么费力,是因为古人单纯,古人的认知也很少,他们只要有一个相似点就会成为朋友,甚至都不会有排斥点。然而古代那些公共贵族,统治阶级他们物质条件丰富,他们的情感更多,认知更广,自然友情也和现代人一样,需要更多成本去维持。

发布于 2023-08-13 20:45・IP 属地陕西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