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个回答

为什么这两年对央视《水浒传》的评价急转直下?

夏侯惇
357个点赞 👍

98年拍《水浒传》的时候,国内关于四大名著的研究还没有摆脱建国初期的政治风向的影响,整部作品的核心内容是梁山众人本质上是革命的,只是宋江本人修了,搞了投降主义:

《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又屏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

这与《水浒传》的内核是完全相反的,水浒的内核本来就是明朝小说中最主流的套路:反贪官不反皇帝,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是上面本意是好的,下面执行歪了。

这点小说中无数次的强调过,通过正反两派和旁白都强调过,虽然宋徽宗把天下搞得民不聊生,反贼四起,后来还被女真人抓到了五国城,但是这并不影响宋徽宗是一位至圣至明的好皇帝,犯的错误纯粹是被奸臣蒙蔽了。

实际上梁山里除了极少数与朝廷有深仇大恨的好汉外,其他的都是支持招安的,包括央视版水浒中反招安的三阮,也是反贪官不反皇帝的,跟官兵作战的时候还喊着“忠心报答赵官家”,“京师献与赵君王”这些口号,在他们看来哪怕是为了赵官家而死,也好过一辈子做贼。

最后招安成功之后,梁山上所有人都非常开心的,武松、鲁智深、公孙胜三人因为是宗教人士不能穿官服,特地用御赐的锦缎制成的僧服道袍以示君恩,足可以梁山并没有什么革命性,大部分好汉都是支持招安的,但是央视版的电视剧里给改成了鲁智深、武松、阮氏兄弟愤然离场,搞得好像招安是不得人心的一样。

这本事就是改编中的结构性矛盾,反贪官不反皇帝,上面本意是好的,下面执行歪了这些套路用在某些人身上可以,但是用在宋朝不行,《水浒传》必须突出梁山的革命性。

但是革命性如此之强的梁山,为什么突然投降了呢?

肯定不是梁山的革命本身就不存在,而是极少数领导人背叛了革命,所以央视版《水浒传》要拼命的体现宋江的奴性,虚构了梁山内部的派系斗争,将大量支持招安的好汉变成反招安派的,完全忽略了原著中梁山从建立之初就是支持招安的,从晁盖到宋江,从三阮到关胜这些人都是反贪官不反皇帝的,都是支持招安的。

这本身就是作品的时代局限性,古代画本小说除了武则天、隋炀帝、秦始皇少数个例之外,其他皇帝干得再烂也是至圣至明,是不能反的,这并不能算作原著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这个套路俗套,问题是央视改变的套路就很新颖了吗?

用个人品质败坏、少数领导人背叛了革命来解释结构性的失败,是上世纪最流行的套路之一,央视版的《水浒传》用的便是这个套路,很多人觉得水浒原著的套路俗套,其实央视版的《水浒传》也是俗套到不能再俗套的套路。

发布于 2025-03-17 10:52・IP 属地天津
还没有人送礼物,鼓励一下作者吧
月塔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