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篇报道里评价央视《水浒传》是一部“有成就、有缺陷、瑕瑜互见、得失参半之作”,可以说非常准确了。
关于题主的疑问,可以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1.评价者有没有看完央视《水浒传》?
2.评价时是不是认真评价,还是说只是发泄情绪?
说真的,如果按这两条筛选的话,大部分评价都是不作数的。
最典型的一处,就是对央视《水浒传》中宋江与方腊议和情节的评价,认为这个情节洗白方腊、抹黑宋江,进而批评央视《水浒传》背离原作主旨的人可以说相当多了。
但仔细看这个情节,宋江真的是像方腊说的那样,拿兄弟的血涂红自己的官袍吗?
宋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我不能眼看着兄弟们一个个地丧命。我们征讨方腊,是为了平祸乱,不是来杀人的。如果能说服方腊归顺,对朝廷、对方腊、对我们都是好事。
宋江:朝廷真要怪罪,我来承担。

面对方腊的言语攻击和劝诱拉拢,宋江真的被说到哑口无言了吗?
宋江:秉承忠义,顺天护国,乃我宋江人生的宗旨,也是众望所归,方将军逆天而行,就不怕身败名裂吗?

认真看完这个情节,你就会发现它既没有抹黑宋江,更没有否定忠义,它只是告诉我们,在一个黑暗的世道里,一个人选择坚守忠义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痛苦,以及那么的孤独:
你很想为身后的朝廷辩驳,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如果不是朝廷失政,方腊又怎能聚起数十万之众僭号称尊?如果后方能与你同心协力,你又何至于进退两难,明明连战连胜,却不得不冒险议和。为了保全身后的兄弟,你拼上前程不要私会敌酋,但他们也不能完全理解你的志向,对你小心维护的朝廷更没有什么好感,只是因为相信你,他们选择为国征战,多少人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死在异乡,你尊崇的朝廷,你许诺的前程,在这时都显得无比渺远……你很想说点什么,可身后的朝廷让你的一切说辞都显得苍白无力,你所能做的只有说出你的选择,但你知道你的选择不会改变,哪怕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
张叔夜:当今世道,杀人放火容易,做忠臣良将难之加难,唯其难,才更显珍贵。你已弃暗投明,切勿再生二心,使前功尽弃,切记,切记!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央视《水浒传》中的宋江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评价的人物:他其貌不扬,但矮黑的外貌下潜藏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他被朝廷排斥,被敌人詈骂,却依然不改对自己志向的坚守;他的能力比起原著弱化了不少,但他并未在自己的责任面前退缩过,为兄弟尽义,为朝廷尽忠,在残酷的现实里他遍体鳞伤,他尽力了……这样的宋江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的理想全部被愚忠所误,这构成了他一生的最大悲剧。诚然,剧中对宋江的演绎是存在缺憾的,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宋江的相关剧情斥之为“丑化投降派”,进而对整部剧进行贬低,那无疑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