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回答

多城有望自主调节楼市「四限」政策,在限购门槛、首付比例等方面有更大「自主裁量权」,将带来哪些影响?

经济观察报
329个点赞 👍

还是要逐个分析下,供需关系决定市场价格,而现阶段政策要做的要么是限制供给,要么是刺激需求,供给端现在最大的不确定性是二手房供给大幅冲击供给市场,不会像过去搞涨价去库存那样控制土地供应人为制造恐慌,过去的投机占比有多高,市场还在检验中,至少从挂牌量来看还没到顶点,毕竟很多人都是后知后觉的,所以政策只能在需求端进行刺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四限”:

限购:降低准入门槛,允许一些潜在需求释放,以前不满足条件的群体可以参与购买房地产,从而增加市场的需求,吸引力则是各地的公共资源,比如题目中提到的医疗、教育权限的准入,简单理解就是一方面要促进城镇化,但又要做社达主义的筛选和淘汰,以前高速城镇化的时候,一线先挑,挑完二线再挑,之后是三线四线,以此类推,而各地的门槛就是社达的筛子。

现在是年轻群体分化严重,很大比例信仰甘地了,结合潜在购房群体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即便父母辈出首付,但贷款也需要稳定的收入来支撑,让现在的需求端疲软严重,其实城市更像是商人,把农村人往城市赶的同时建起围墙,你要进门,必然要缴纳相应的进城税,且还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末尾淘汰,现在参与人少了,当然进门的门槛就要相应的降低。

限贷:我们知道,房价与收入的比值可以衡量购房者的压力,我国的城市房价收入还是远高于4~6这个正常区间,本质还是宏观税负高。你没有储蓄和收入作为购房的支撑,靠什么呢?当然是信贷了,假设房子价值100万,30%首付要求的门槛就是30万,这也是个筛子,能满足的早上车,没满足的在几轮刺激以后可能涨到了300万,首付就快90万了,虽然你掏空六个钱包和几年的收入储蓄,发现离买房反而更远了,这就是过去十几年发生的事情,收入赶不上房价增长速度。

没有买卖也就没有了税收,这时就可以像美国那样,降低首付比例,先降低到20%,再办理个首付分期,房价假设不降,门槛可能就从90万降到60万,甚至更低,符合的群体就可以去冲击需求市场。这么好的刺激楼市政策怎么不早用呢?假设首付30%,房地产的出清周期跌两三成就可能出现资不抵债,跌的越多,银行的风险越大。从去年开始,信贷就极其宽松,可能不止是房贷,消费贷企业贷也都降低了门槛,降低的门槛首先要还的月供增加,把风险丢给未来,其次是房地产下行周期,比如前几年上车的,仅今年就不少城市出现了跌光首付的情况,比如郑州“免费”送房的案例,其实就是资不抵债的表现,而首付比例如果降到10%呢?十倍杠杆的资产,本质还是拿未来的风险换现在的销量。

限价:这个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你即不允许降价,还想要去库存,现在的居民杠杆明显不支持再来一次了,所以这个才是真正有效的方法,一年允许降个10%,七年房价就能降一半,一年允许降5%,约12年房价降一半,再说还有通胀美化降幅,比如房价不涨,通胀每年3%,25年也能让房地产现值降一半。堵不如疏,越堵房地产泡沫崩溃时的冲击越大,有形的手不是万能,该降价就得降价,挺了一年市场还是在想办法降价,送点东西,送点金条,有的是办法,你还不好监管,不如允许市场降价逐渐出清。

限售:这个很容易理解,旗号还是要的,比如是支持改善型的群体,刚需本身购房就极限杠杆,两年就能改善吗?看破不说破,其实就是吸引投资者参与到房地产的需求中,资产变现难度越高,爆在自己手上的风险越大,所以还是要让这部分人参与进来烧一把火。

总结起来,四个限制基本都是刺激需求端的一种方式,除了限价以外,其他三个早就开始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还可能创造出更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唯独第三条,可能是新的,政策对新房的限价太厉害了,宁可把房企憋死,现金流崩断和烂尾,也不愿意降价出清,要说疏通房地产泡沫的出清,唯独第三个取消限价是有用的,很多案例都证明,只要价格降到位,要公共资源的刚需是会接盘的。其实疏通房地产泡沫,或者说软着陆,只有两个办法,要么增加居民收入,逐渐消化债务,要么降低房价,让房企的现金流动起来,总比憋死创造更高的烂尾风险和不良贷款要好的多。

最后,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房地产泡沫一旦形成,不可能对经济体没有冲击,也不可能既要这个又要那个,无非是哪一种方式冲击更小一些,对未来经济发展潜力透支更少一些罢了,既要又要终将徒增风险,如果在真的能做到取消限价,允许市场降价出清,一方面让利给刚需,另一方面盘活房企现金流,房地产才有可能进入所谓的正常有序发展,继续维系庞氏信贷只会越来越危险。

编辑于 2023-07-25 13:06・IP 属地安徽
王克丹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