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这很正常”的网友,有一部分是这两天我一直在谈的:“正常的不哭不闹我们家长可以引导,苛刻的不让孩子出声不让孩子走动甚至不让孩子玩儿,这不可能”的这种标准不统一。
“给他点儿玩儿的”“有那么多新鲜东西要看”这种正常的程度,确实是家长们可以努力的。
但是“孩子静音看视频都要被提醒”“东西掉在地上孩子哭了一秒就被乘务员吼”,“看着窗外新鲜所以叽叽喳喳跟家人愉快的讨论也要被吼”
如果要严苛到这个程度才叫“不哭不闹”,那没有孩子能做到。别说十小时,一小时都做不到。
另一部分网友恐怕对“十小时”毫无概念,拿着两三个小时的事儿跟十小时相比,谈“我娃也行”……
如果换成上班十小时不能说话不能走动,是不是大家就有感觉了?
以及,十小时,对这么大孩子来说,意味着一定在其中经历过一次“困了”。
面对一个困了累了的孩子,跟睡饱了的孩子相比,这难度乘个十毫不夸张。尤其是出门在外,睡觉环境并不是平时的环境。
没有过孩子的人,请考虑“起床气”。身体能量不足的时候,变得“不讲道理”是很常见的人类正常生理反应。
所以这个小姑娘,不管她实际做到了何种程度的“不哭不闹”,都很不容易,值得表扬。完全不是常态。
当然正常有育儿常识的人,都不会把孩子困了闹觉,当作应该指责的哭闹。
但是现在没有育儿常识的人数量有点多。
正在学走路的孩子就是坐不住的。
正在学说话的孩子就是不停嘴的。
孩子高兴了就是会笑出声的。
孩子困了就是会哭几分钟闹觉的。
不认字的孩子看书就是需要有人给读的,他们不能沉默地看书。
这都是孩子的正常行为。
接受这些行为不算“哭闹”,不算需要被指责的内容,然后我们才能谈教养问题。
现在一个模模糊糊的“哭闹”,有些乘务员以为孩子必须全程静音,同时对车厢里其他声音视而不见。那这种苛刻的要求,不在我们家长能努力的范围内。
发布于 2023-07-28 10:09・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