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怎么看待3岁女孩坐高铁10小时不哭不闹很听话这件事?

七个伤疤的男人
1个点赞 👍

感谢邀请。

这让我想起了刘德华说过的一句话:“准时现在是一个优点了,准时不是应该的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说:现在的演员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

有的家长和孩子缺乏底线意识,他们的底线太低,因此很容易突破底线。

3岁女孩在高铁上不哭不闹,为何成为了热点呢?那是因为最近出现了多起熊孩子和熊家长大闹高铁的热点,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现在的孩子,不哭不闹就已经算是优点了。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优点呢?是否值得宣扬呢?

其实,这很平常,只是当它被曝光在媒体之下时,其影响力变大了,它的优点和缺点都被放大了。当我们理解了教育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时,也就不会觉得大惊小怪了。

首先是性别差异的问题。

女孩和男孩大脑发育的进度不同,一般来说,女孩的大脑发育比男孩快,尤其是负责情感控制的大脑区域,这就是先发优势。

这导致女孩的自控能力和同理心普遍高于男孩,从生理上来说,女生比男生更听话,更懂事,这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中国一向有重男轻女的传统,在教育中,对男孩的容忍度更大,容易产生溺爱,尤其是爷爷奶奶辈,更容易溺爱孩子。并且,男女的教育方式不同,女孩讲究知书达理,男孩则讲究勇敢胆大,这让女孩更加内敛,男孩更加大胆,甚至于有的家长会把男孩的调皮捣蛋看作是聪明伶俐的表现,把女孩的活泼可爱看作是不太好的男生性格。

另外,中国的教育一直很重视私德,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对私德的要求很高,艺人有艺德,教师有师德,医生有医德,女人有女德,男人有男德。但我们却不够文明,因为我们缺少公共道德的教育。

重私德轻公德,这会导致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对熟人特别讲礼貌,对陌生人特别没礼貌。这种反差非常强烈,孩子平日里看起来也很懂礼貌,但到了公共场合却失去了边界感,他们会大声喧哗,上蹿下跳,不顾周围人的感受,我行我素,这就是缺乏公共道德。

我们在小区里,经常看到一群孩子采摘小区的花朵,践踏草坪,他们的大人也习以为常,甚至帮着孩子摘花,这就是缺乏公共意识的表现。

缺乏公共文明的行为,随处可见。

这些行为,显然受到了文化的影响。我们的私德其实也是残缺的,我们讲究的私德更多的是人情世故,是关系中的礼尚往来,是人际交往中的礼节,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私德,因为我们的精神境界没有得到提升,我们对他人未必真正的尊重和理解,我们更多的是在遵循形式上的道德规范。

小区内,一般大声喧哗的是谁?一是熊孩子,二是大妈。

熊孩子以男生居多,他们成群结队,各持枪械,在小区里打打闹闹,高声喧哗,周围人为之侧目,纷纷避让,他们俨然成为了这里的王。

大妈就不说了,人只要聚在一起,就会产生混乱,继而带来公共安全和公共文明的问题。

这些都是文化环境对孩子的塑造。

影响孩子行为的三大因素是:文化环境、个人偏好、家庭教育。

个人偏好主要来自于基因,这里就不详细展开说了,基因仍然受到环境的影响,因为它会进化和突变,它不是独立存在的。

许多熊孩子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好,所以才成为了熊孩子。我们看看那些在公共场合闹事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会偏袒他们,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管教不严,他们自己对公共文明不在乎,对他人的感受不在乎,他们更多得以自我为中心,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我们从这位3岁女孩的身上,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她很可能没有沾染不良的文化习气,家长对她的教育也很严格,同时她自身的心智发展水平也较高,所以她能够做到不哭不闹,这对她来说,其实只是常规操作,但被媒体放大后,就变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了。

社会的文化习气总是有坏的一面,这个时候,家长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3岁女孩,从小就开始训练独立自主的品质,独立自主就需要孩子对自己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这个孩子会很自律,她不会轻易给他人添麻烦。

女孩的大脑原本就发展的较快,如果家长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她们的心智水平和认知水平就会刷刷刷地往上涨,最终能成为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我的身边,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那些调皮捣蛋的男孩会扎堆出现,他们会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他们往往缺乏家长的监管,他们的行为会更加不可控,他们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犹如家常便饭。

那么,女孩中难道就没有熊孩子了吗?当然有了,只是数量会少许多。

我身边的一些相对比较调皮的女孩,她们之所以调皮任性,几乎都体现出了来自家庭的溺爱。她们往往无法做到独立自主,她们往往缺乏责任心,因为她们的父母会盯着她们唠叨,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娱乐,各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叮嘱。

这些过度关注,没有让孩子变得感恩和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叛逆和任性,因为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主导权,她们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于是将这样的怒火发泄在他人的身上。

许多孩子通过出格的表现来寻求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以此来弥补他们在生活中的不如意,这就是一种过度补偿,当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满足时,人的内心世界往往变得空虚了。

结束语

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她们的自主意识已经开始觉醒,她们已经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有时候做得比家长还好,但前提是她们接受了好的家庭教育,她们浸泡在好的文化环境里,她们的心智水平和认知水平能够发展得较好。

为什么同样是3岁的孩子,有的人的大脑发展得很好,但有的人却发展得很缓慢呢?

因为人脑的发育是依靠外界的刺激来实现的,如果外界的刺激不够强烈,不够丰富,刺激的频率不够高,人脑的发育就会变得缓慢。

因此,那些拥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开发就做得很好,那些生活单调的孩子,则会发育缓慢。

熊孩子们的爱好是单一的,他们或喜欢打打杀杀,或喜欢看电视,或喜欢玩游戏,或喜欢收集奥特曼卡片,他们的生活其实非常单调,他们接收到的信息量很小,并且大多数是垃圾信息。

成熟懂事的孩子则不同,他们的兴趣爱好较为丰富,他们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他们和家人的对话内容非常广泛,且颇具深度,他们接收到的信息量巨大,且都为高质量的信息。

因此,坏孩子和好孩子之间的差距,就在于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这和人工智能的训练方式一致,人工智能的优劣取决于算法和信息,尤其是信息的质量,所以,懂行的人都知道喂食高质量的信息给AI,才能输出高质量的信息,如果输入的是垃圾信息,最后出来的也同样是垃圾信息。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孩子的身边存在大量的垃圾信息,那么最后孩子输出的也必然是垃圾信息。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工作需要做好两件事情:

1、优化和迭代孩子的人生算法,比如:塑造孩子的价值观,帮助孩子打造多元思维模型。

2、输入高质量的信息,比如:读好书、与高水平的人对话、结交天下英豪,学会筛选和过滤垃圾信息,远离小人、坏人、俗人和庸人。

好了,今天就先聊到这儿吧,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次再见。

(我是raina爸爸,喜欢分享一些独特的带娃心得。如有更多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可以 @raina爸爸 。如果您愿意,希望您点赞,或收藏,或分享,或关注。这样就会有更多人看到我,也会有更多人给我反馈,非常感谢!)

编辑于 2023-07-26 13:00・IP 属地四川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raina爸爸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