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8个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国网
147个点赞 👍

我不清楚现在为什么刺激消费很少提内循环了,是因为难度太大了吗?

经济内循环是:

1、劳动者增加产出的同时,获得再生产再生育的资源分配,从而稳步提升消费能力,比如日常消费,育儿女消费,消耗产能的同时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2、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带动更大规模的就业和消费市场,从而增加财政收入,而且中产作为税源是非常很踏实的,基本很少逃税漏税,尤其是拿死工资的群体,既要缴纳社保养老这样的广义税收,还要承担个税、消费环节的税收,消费环节的税就是大基数税,越穷的人税负压力越大,而中产基数大的时候,消费环节的税压力就要小很多。

3、财政收入提升,同样可以反哺底层和科技发展,增加福利支出和产业升级两不耽误,光靠补贴是没办法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必须配套相应的消费群体,有利润才有产业升级的动力,消费市场结合产业升级的带来经济的增长潜力,进入下一个循环,劳动者获得足够的分配。

内循环是一个明显的自我强化的循环,如此强大的制造业产能,不可能只想办法直接间接的依赖欧美市场,或者一些比我们还穷的新兴市场,14亿人的内循环是一个极大的潜力市场。

但这个模型各个环节都有巨大的阻力,本质还是分配与政府再分配环节的问题,首先经济增速再高,劳动者是否可以获得足够的分配,以支撑基本的日常消费和婚育,如果劳动者获得的分配不足以支撑再生产再生育,那么就会导致低欲望社会的形成,越年轻的人躺的越平,既不想贡献产出,也不想贡献投资和消费,更不会增加婚育率和经济体的未来潜在产出和消费群体。

即便提升了劳动者第一次分配的占比,还有二次分配,我国是典型的二元社会,双轨的两端就像是两个能级一样,偶尔有几个电子跃迁上去,偶尔也有几个电子跃迁下去,温度越低,跃迁的概率越低,能隙越大,跃迁的概率越小。阶层固化就好比把能隙增加,市场温度热情降低,所谓的政治联姻和门当户对,过去百年打破的阶层固化和类种姓制度又逐渐复苏。最典型的是一个问题,一说福利很多人跳出来说会拖累地方财税,问题是没有那么多福利支出,地方举得债还少吗?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福利可背不下这个锅。其实福利的类型很多,仅一个劳动保护大概都很难实现,更不要说社会保障和多轨制的分配问题。

既然难度这么大,又要短期刺激经济热度怎么办?兜兜转转必然又回到了扩大内需,但扩大内需和内循环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是改革的阻力很小,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哪里阻力小,议价和发声能力越弱,往哪个方向开刀,消费不足,那就扩大内需,但居民获得的分配无法支撑消耗产能,怎么办呢?刺激信贷,在大消费品上都能看到这个趋势,不端的刺激金融端的信贷支持,降低信贷门槛,增加信贷周期,从而把未来的收入拿出来刺激当下的经济。那么居民的负债继续增加,相同发展阶段还真找不到哪个经济体可以把居民杠杆率加到这么高的,结果就是居民产生的本就不多的现金流要去偿还贷款和利息,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能力,增加了产能过剩的压力,怎么办?继续扩大内需,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本人经常用小学课文的一篇“我要的是葫芦”来解释市场的消费不足和改善措施的问题,得从全局来看待这个问题,你只想要消费,而不管分配和福利支出,只会指向居民不断负债的揠苗助长循环里面,今天举债了,明天怎么办?

所以我们经济体从高增长逐渐转化为低增长,不可避免的遇到两个问题:产能过剩和消费不足的传统经济问题,信贷过度扩张下的现代金融风险问题,种瓜得瓜,而改善方向都在循环里面,清清楚楚,只是过去过度容忍既得利益者的壮大,很多国资说起来是大家的集体财富,实际上都成了家族企业了,比韩国的财阀还难以撼动,现在想要动刀,阻力太大了。本来中策还有机会向日本模式追赶,现在看来更像是走韩国模式,而且从经济体下一代的年轻人能明显看到这个迹象,比如婚育率。

最后,只要想改革,任何时候都不晚,因为我们的居民是世界上最好的劳动者,没有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不要一有经济问题就要死要活的,由制造业在,有劳动者在,还担心经济不会复苏?反而任由阶层固化和社会僵化,透支未来的选择反而比经济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正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消费也只是其中一环而已,解决乐了循环的阻塞,消费自然就上去了。

编辑于 2023-07-26 10:19・IP 属地安徽
王克丹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