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政策效果有限,不必过度解读。
早在今年4月,政治局会议就已提到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7月2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24日,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推进城中村改造,相关政策一脉相承。
从稳地产的角度看,推进城中村改造,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出新的需求,被视作“小棚改”。但考虑到超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规模有限,叠加“不大拆大建”的原则要求,预计短期内能够释放的新增购房需求也有限,不必过度解读。
相比于全国范围内的棚改,本次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规模要小一些。本次城中村改造局限于8+11个大城市(8个超大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11个特大城市,分别为杭州、东莞、西安、郑州、南京、济南、合肥、沈阳、青岛、长沙、哈尔滨),数据显示,这19个超大特城市2022年商品房销售额和土地成交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7%和38%。据住建部,2016-2018年棚改高峰期每年完成投资额为1.48-1.84万亿元;根据中信证券测算,本轮城中村改造年投资额约在4000亿元左右。
相比于棚改的大拆大建,超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反而要难得多。大原则上,国常会定调城中村改造要“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实施一项做成一项”。近年来,住建部也多次明确,城中村改造要避免大拆大建。据广州市住建局发布的《广州市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改造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城中村改造主要包括全面改造(即拆除重建)、微改造、混合改造(前两者相结合)三类,其中,微改造仅仅涉及屋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等检测、房屋结构加固、水电气热信等设施更新、道路修整、房屋外围护的美化装饰和防水保温等功能修缮相关内容。
此外,2021年4月《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和2021年8月《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也明确,城市更新主要是在老城区推进以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等“三区一村”改造,是一种分类审慎处置既有建筑,小规模、渐进式地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意在加强修缮,注重提升功能,增强城市活力。
相比于棚改,城中村改造的实施周期更长。2023年7月,上海市长龚正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扩大)上曾表示“成片旧改完成后,上海还有大量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不成套旧住房以及‘城中村’。‘两旧一村’改造涉及范围广、任务重,改造的难度甚至高于成片旧改……用两届政府10年时间完成‘两旧一村’改造”。十年之间,可见周期之长。
可见,超特大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仍以保留和改造为主,一般不涉及拆除原有建筑物及设施,不搬迁原住居民,不涉及土地一级和二级开发,也不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土地权属。很多旧改项目还具有公益属性,相比新建,工期更长,沟通起来更麻烦,投资规模并不大,回报也比较低,并非什么香饽饽。
单就超特大城市更新这一项政策,并不足以扭转当前房地产行业趋势,也很难对房价产生大的影响。但从近期一系列政策表态来看,稳地产政策密集出台,单项来看虽效果有限,合在一起却不容忽视。尤其本次会议没有再提“房住不炒”,反而强调“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地产政策拐点信号意义明显。
2022年以来,各地因城施策出台大大小小的楼市政策近千次,绝大多数都属于松绑政策,而非什么刺激政策。
真正的刺激政策还没怎么出台,所以,从政策空间上看,地产领域还有很多牌可以打出来。
第一块,尽快清除前期残留的“抑制性”政策。
(1)首套房首付比例:2016 年《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在实施限购的城市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 30%,不实施限购措施城市原则上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 25%,但各地可向下浮动 5 个百分点。目前,北京、上海,当前首付比例是35%,其他实施限购的热点城市首付比例30%,仍有下调空间。
(2)二套房首付比例:目前,北上广深的二套房首付比例均在50%以上,其中,深圳70%、北京60%,上海和广州均为50%。其他热点城市,基本也都在40%以上。从鼓励购房的角度看,热点城市的二套房首付比例仍有较大下调空间。
(3)二套执行首套政策:认房认贷标准调整。这个多地已经在优化,属于过去一段时间政策松绑的重要方向。
(4)房贷利率:按照现有规定,首套房贷利率不得低于 LPR 减 20 个基点,二套房放贷利率不得低于LPR+60个基点。最新的5年期LPR为4.2%,首套房LRP减20个基点为4.0%,二套房加60个基点就是4.8%,4%的首套房贷利率基本到位,但二套房4.8%的利率太高了,属于典型的抑制性利率,有较大的下调空间。
(5)限购政策:一线城市仍执行较严格的限购政策,热点二线城市的核心区也在执行限购政策,仍有优化空间。
第二块,尽快出台一些真正的鼓励性政策。
(1)税费优化:契税、中介费率等也有一定的优化空间。
(2)因城施策推出一些购房补贴措施。
(3)允许开发商适度降价促销,或以团购的形式进行实质性降价,降低购房成本。
(4)其他如带押过户等一些便利交易的措施。
第三块,政策下场,创造需求。
6月1日,青岛出台楼市新政,其中有一条提出,尝试国有企业或者平台公司收购存量房源作为保租房、推行棚改房票制度。
这就属于人为创造需求,可以在短期内改变市场供需格局,对于稳定房价最为立竿见影,属于真正的大招。但需要财政配合。
总之,储备的政策工具是够的,至于怎么个出法,还是要结合房地产走势来看。
当前,全国房价属于阴跌模式,跌幅比较小,跌势比较缓和,不容易出问题。阴跌模式,可以用时间换空间,逐步消化前期高房价的泡沫,降低居民部门的购房门槛,有助于实现“房住不炒”的目标。
在阴跌模式下,政策更多是通过对前期紧缩政策缓步松绑的模式,托而不举,既不逆转房价下跌趋势,也有效托底房价,防止阴跌变速跌。
未来一段时间,如果房价走势依旧是阴跌模式,那么,政策出台大概率仍是挤牙膏模式,一点一点来;如果房价降速变快,有阴跌变速跌的风险,那么,所谓“史诗级”刺激政策就一定会出台。
无论如何,楼市不能崩盘,稳房价也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就个人判断而言,当前房价出现了一定的负反馈迹象,结合多地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以及一线城市房价松动等消息看,房价下跌有加速的苗头。
这个时候,新一轮政策应该要加速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