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辜朝明称中国或有「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财政政策要发力而非在改革上浪费时间引发激辩,如何看待其理论?

经济观察报
1个点赞 👍

想要理解辜朝明他所说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我们还是要回到1992年的日本,我们拿出当年纽约时报报道当年日本经济的文章:《日本破碎的变革承诺再次困扰其经济》文章中的原文(英译):

日本正在与不断加深的经济衰退作斗争,这可能是二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但最令一些经济学家感到不安的是,日本政府发誓这种衰退不会发生。
日本经济预计今年将增长 1% 到 2%,与 1991 年的 4.5% 相比大幅下降。相比之下,美国 1990 年的增长率为 1%,91 年下降了十分之七,而今年预计增长 2.1%。
但随着日本经济下滑,其贸易顺差预计今年将超过 12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艰难时期,日本人仍然指望更强劲的出口,而不是消费需求,来使经济摆脱困境。例如,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 8.3%,而进口下降 6.5%,六个月的顺差为 628.8 亿美元。经济学家说,与美国的贸易顺差稳定在每年 400 亿美元多一点。大部分急剧增长来自日本对欧洲和亚洲的顺差。
日本的失败已经加剧了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这种情况也使西方希望日本经济通过增加进口成为全球增长引擎的希望破灭。

开头几句话就道出了日本政府当时的困境,在1992年日本经济增长相较于之前大幅放缓,但同时出口顺差又在刷新着历史新高,在经济最艰难的1992年日本政府依然想要依靠出口作为经济的动力,但似乎这个动力并不能逆转日本的实际困境,这是为何呢?因为日本的刺激模式造成了资产价格通胀,而消费端却不断的通缩,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企业投资以经济扩张速度的三倍和四倍快速增长。日本工业企业增加了数万亿日元的新设备采购,在截至 1990 年 3 月 31 日的财政年度中增长率达到 25.4%。与此同时,私人消费勉强跟上经济的整体增长,每年徘徊在 3.6% 至 5.5% 之间。
消费者享受不到新增长带来的好处。根据政府的一项调查,已建房屋的成本是日本人平均年收入的 7.1 倍。日本人也逃离了股市,帮助压低了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近期日均成交量跌至10年来新低。
经济学家说,自 1986 年以来,约 60% 的经济高速增长是由商业投资推动的。东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 Yukio Noguchi 说:“那些年国内需求确实增加了,但这是由于商业投资而不是个人消费的变化。”

为何会出现资产价格通胀,而消费端萎靡不振的现象呢?既有日本本身一贯的高税收原因(日本税收上涨的速度几乎是家庭收入的两倍,家庭收入每年增长 7.7%但1990 年以来,社会保障缴款平均每年增加 11.7%)

但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日本一直在补贴供给端的缘故,日本以何种方式补贴供给端呢,这里就要提到日本战后经济中最著名的供给端补贴政策“窗口指导”。

这里我个人认为不能够一概而论这样供给侧补贴策略,在二战结束后投资不足百废待兴的日本需要这样的供给侧补贴,但在1980年的经济繁荣日本这种政策应该被停止,但实际上并没有,随着强大的供给侧补贴政策,日本经济大步迈向失衡,它最终体现为这个现象:货币创造或债务主要用于为供给端提供资金,但生产性投资机会所剩无几,尽管投资在快速增长,但大部分投资是非生产性的,只会表现为GDP的增长,由于收入分配和税收等政策,货币创造更多表现为资产价格通胀,而不是消费者价格通胀。

其中日本就没有人想逆转这种经济状况吗?当然是有的!这里就要提到一个著名的人前川晴夫,前川晴夫是日本银行第24任行长,在1986年退休后的前川在时任首相中曾根的委托下与研究机构国際協調のための経済構造調整研究会起草了日本经济界著名的《前川报告》前川晴夫在报告中写道:

从日本经济管理和世界经济的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日本经常账户的巨额失衡是一个危急情况,也是不可取的目的是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扩大内需、市场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是该计划的支柱,被吹捧为日本后续经济政策的基本方针。具体而言,我们响应美国的要求,承诺并实施了以公共投资为中心的10年430万亿日元的扩大财政支出和促进放松管制以扩大私营部门投资。此外,基于应纠正过劳和长时间工作以及应提高生活质量的认识,实现富裕生活的努力已被设定为政策目标。

就是这么一份希望增加日本国民收入同时减少工作时长增加消费的《前川报告》遭到了日本强大的利益集团和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强烈反对!纽约时报是这么描述这个过程的:

“关键是要释放日本消费者被压抑的巨大需求,”怡和弗莱明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保罗萨默维尔说。“日本会从中受益匪浅,但它不会让很多政治利益受益。”他补充说,“现在我们需要日本增加消费,但它做不到。”

同时日本经济界对《前川报告》的批评不绝于耳譬如:

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前川报告对日本国际经济关系造成的损害是无法估量的。
当前川报告发表时,我对一个如此不懂宏观经济学的人(前川晴夫)担任日本银行行长感到既惊讶又失望。”

用现代视角来看前川晴夫对经济转型的倡议无疑是1986年日本经济当时最好的解药,对《前川报告》所有的批评都蕴含着对巨额贸易顺差既得利益团体的维护。

所以日本给我们一点最大启示就是:消费无法成为投资驱动型经济的驱动力。因为投资型经济体的经济政策惯性使得它无法改变。如果想要改变就一定需要经济(和政治机构)的结构性转型,但在这期间曾经的既得利益部门会动用所有的力量阻止这种变化发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转型必然涉及需要扭转已有数十年历史的经济结构,在该结构中这些既得利益部门从财政、家庭部门获得了大量的利益。所以转变如此困难。

最终,日本无法重新平衡其经济,经济只能在“失去的十年”期间以大幅放缓的增长形式出现。

发生这种情况时家庭和企业会感觉比以前更穷,随着抵押品价值下降,家庭和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还债压力。同样对银行的压力会导致大量的非生产性投资和杠杆率的飙升,这个过程会持续数年,辜朝明给这个现象取名为“资产负债表衰退”,最终无论银行系统使用何种办法,储户或者其它经济部门必然会吸收再平衡中间的损失。

所以辜朝明先生的意思大家明白了吗……

编辑于 2023-07-24 20:43・IP 属地广东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罗素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