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回答

辜朝明称中国或有「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财政政策要发力而非在改革上浪费时间引发激辩,如何看待其理论?

经济观察报
178个点赞 👍

我只能浅显的看待这个问题,毕竟也没去听这个报告,只能根据题目的描述和连接中的文章管中规豹,题目也说了,有人讨论,有人驳斥,这里同样也只是提供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角度。

1)辜朝明的观点是:“如果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有可能会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风险”。

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比整个模型的适配程度的讨论和反驳激烈程度更高,其本人也并没有说现在我国面临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而是如果像日本那样出现了房地产泡沫的出清以后,才可能面临资产负债表的衰退,这是很多人没理解这个观点的重要前提。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一个临界值是,企业和个人资不抵债以后,主动或者被动的去杠杆周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企业的现金流其实是正常的,比如日本的国际商品竞争力还在,和我国现在的外循环非常类似,企业还是可以正常从国内外获取现金流。但是,如果只看资产负债表状况,由于房地产泡沫破裂,企业和个人的资产大幅缩水,即便现金流和利润正常,但依旧会从举债扩张和利润最大化的选择转向偿还贷款,主动去杠杆的周期里面。

所以,激辩的矛盾点还到不了资产负债表的衰退,首先多数人,包括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房地产泡沫是否会出现硬着陆都不统一,而主流的观点大概还关注在房价平稳,甚至可能人为再造一次热潮的方向上,讨论根本还到不了下一步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发生。

那么第一个要关注的点,我国是否会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大幅度出清,从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来看,是有形的手强撑和无形的手出清的拉锯战,现在的房价和需求来看,市场暂时占优,但很多人还坚信,政策这个有形的手有很多工具还没有拿出来,认为我国不会放任且有能力阻断市场出现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2 房地产L型复苏的可能性?

什么叫L型复苏?顾名思义,就是要先经历一个大的价格下跌,这个坡度可能非常快,比如半年内房价折去一半,未来十几年现值不断下降,逐渐到底。日本恰恰就是这么一个规律,加息以后股市楼市瞬间崩溃,楼市则在之后持续了接近15年的出清,直至2004年左右达到现值的最低点,现值约为高点的十分一。

而我们经济体不同,政策并不会真的加息来主动刺破泡沫,即便可能这种高资产泡沫需要一次断臂求生,而是不断的输血继续维持市场热度,但问题其实并不会真的解决,恒大的案例其实就是我国房地产想拿时间换空间的产物,2万亿债务滚到2.5万亿也就2年时间,拖下去问题解决了吗?可能更糟。

我们经济体太长时间享受着高增长带来的乐观预期,并没有遇到过这种可能数十万亿的债务漏洞问题,在处理上谨慎小心,且偏于保守治疗很正常,但要知道,房地产泡沫一旦形成,就和人得了癌症,无论是哪种应对方式,身体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而选择也只能在多害中取相对冲击没那么大的政策,拖着靠打点滴和吃安慰剂怕是只会越来越难以处理。

其实房地产市场的出清已经开始了,只是多项政策续命和强制限价下,看起来L的前半段没那么陡峭,至于这个走势如何,大概还得看经济增速、居民的收入和对未来的信心能修复到什么程度了。

3 资产负债表衰退在我国大概只存在于民企和居民端

我们经济结构确实和日本不同,我们的国资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其运转的逻辑也和日本的企业差异很大,我们的宏观杠杆率结构可以看出来,企业才是最大的信贷供应方。企业借不借钱,亏损了谁来兜底,都是非常讲“大局”的,按照上半年的规上企业利率来看,按道理大型企业在利润收缩的时候会进行裁员和停止举债扩张。

但实际上我国的企业信贷增长屡创新高,货币供应呈现出极高的增长,仅上半年就创造了20.87万亿的货币供应,信贷增速也是两位数增加,说明企业举债的逻辑很可能和政策有关,而非市场,相反民营企业投资和居民部门举债下滑。简单理解就是需要自己兜底的,都在收缩信贷,表现出去杠杆的意愿,甚至还在提前还贷,比如处处社卡的提前还房贷。反过来国企央企城投等政策主导的国资,则在扩大信贷,形成与财富结构相类似的二元结构,冰火两重天,毕竟地方隐形债,国企央企都是有兜底的,即便出了问题,经济还有资源就还会丢进去补血,可以展期,可以以债养债,唯独民营企业和个人在谨慎对待债务问题。

当然市场不可能缺少民营企业和普通大众去运转,左手倒右手并不能带来太高的就业和薪资机会,他们才不会停止负债扩张,收益是自己的,债是大家的,凭什么主动去杠杆呢?有也是二元结构的一边,而贡献绝大部分就业的民营企业开始收缩,就业就不可能不受影响,最近连发文件要支持民营企业,多数时候还是口惠而实不至。

即便到时候房地产泡沫真的破裂,我国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也会出现极高的二元差异,有些部门和个人欠多少债都没事,也不需要修复资产负债表,而另一些人则必须要为自己的杠杆负责,陷入长期且痛苦的去杠杆周期。至于我国会不会选择中策的日本模式,也就是中央政府负债来置换居民部门的债务,协助居民走出资产负债表的衰退,现在的选环境上来看,概率很小。给普通人的启发是,不要真的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之前盲目举债,到时候期待谁救都不靠谱,靠山山倒,每个人都是自己财务状况的第一责任人,日本模式好坏,资产负债表的衰退的应对大概也和我们没太大的关系,因为我们大概很难出现政府接过转嫁到居民头上的债务。

毕竟花了十几年靠着房地产把杠杆转移到居民头上,未来十几年再通过政府部门举债增加福利支出再把杠杆接过去?即便中央政府还有能力举债给地方花,一方面还隐形债未必够,其次还有基建一条网络上的分利群体,最后即便还有点钱,也大概轮不到增加直接的公共福利支出,未来不削减福利支出,不增加非税收入可能已经是较为乐观的结果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资产负债表衰退确实不适合来理解我们的经济体,财政政策再发力,能渗出多少去协助居民修复已经加上的杠杆呢?

编辑于 2023-07-24 16:46・IP 属地安徽
王克丹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