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回答

如何看待《封神第一部》对于妲己「去红颜祸水」论的改编?

超烫奶茶七分糖
50个点赞 👍

正如我的上篇回答所言这样的改编是乌尔善导演作品的一大标志——打破传统性别关系的女性

同时,它也是乌尔善导演对于历史真相的还原。

“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共同创造、共同组成的。即:使是男权社会里的男性也无法摆脱女性的吸引力,更无法否定女性存在的意义。然而,贪恋女色又容易让他们迷失心性,因此,所谓的‘红颜祸水’不过是男权社会里掌握了话语权的男性在祸难来临时掩饰自身过失、为自己开脱罪责编造出的歪论。”[1]

封1》的主要故事是主要围绕着“武王伐纣”的故事展开的,情节主要参考了小说《封神演义》与讲史话本《武王伐封平话》中相关内容。

对于伐纣的原因,三者有很多共通的原因,比如纣王的暴虐、人间的宿命。然而,对于妲己的形象塑造出现了不同的倾向。

关于妲己的历史记载可查于《史记》中,记载如下: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拒桥之粟。……大敢乐戏于沙丘,以酒为也,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中,为长夜之饮[2]

与《武王伐封平话》和《封神演义》不同的是,在司马迁笔下,苏妲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流,一个深得纣王宠幸的妃子,是纣王“淫乐”的一个佐证,而并非是纣王堕落、荒废朝政的根源。但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这种因果关系发生了逆转。

苏妲己变身一只千年狐妖,纣王因为宠幸她,所以变成了暴君。纣王无论是大兴土木,建造摘星楼、望月台,荒淫无度,奢靡浪费;还是囚禁西伯侯,不敬鬼神;杀掉姜皇后,比干剜心都是因为身边有苏妲己的存在。

如此转变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尊君”意识与男权社会的影响,下层人民对于君主帝王有种神秘的敬畏之心,在这样的影响下《武王伐封平话》和《封神演义》的作者都对纣王形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粉饰,将他的全部暴行转移到“红颜祸水”身上。

如今的《封1》,在妲己的塑造上,红颜不再祸水,反而成为了纣王的“血包”。

纣王的“欲望”与“贪婪”成为一切恶行的根源。

大兴土木,建造摘星楼、望月台都出于纣王自己的野心意愿;囚禁、杀掉四方伯候也是纣王自私地为了消除自己的猜疑心;推动比干剜心、焚烧祖庙更是他不畏鬼神,不敬祖宗的体现。

这些类似的情节一方面表现出纣王残暴昏庸到不明是非,另一方面恰恰证明了苏妲己的“无罪”。

正如鲁迅先生曾言:”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会安汉,木兰从军就可以保隋;也不相信妲己亡商,西施亡吴,杨贵妃乱唐的那些古老话。我以为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是决不会有这种大力量的,兴亡的责任,都应该由男的负。但向来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将败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这真是一钱不值的没有出息的男人。” [3]

参考

  1. ^刘向宏 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红颜祸水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2. ^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2005.76.
  3. ^ 鲁迅.鲁迅全集[M]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6.
编辑于 2023-07-26 01:07・IP 属地河南
小吕同学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