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来很多件事
第一个是跟TOP gear有关,但凡喜欢看汽车节目的,应该绕不过TG
2008年,TG的三个滚刀肉测评了特斯拉的Roadster
但节目播出后不久,特斯拉就把TG给告了,原因是滚刀肉们认为这辆车的实际续航与官方发布的不符
特斯拉法务部反手一个诽谤起诉,但是英国高院认为TG并没有
重点来了
【捏造事实和证据】
驳回了特斯拉的起诉,TG没啥事,但是特斯拉的股价是实打实的跌了
几年后,大猩猩又测评了model X,表且表示这车自己开的很开心
但是节目里貌似有一段内容让特斯拉很不爽,具体记不清了,大概是吐槽6座布局加溜背设计很蠢
特斯拉法务部再次联系到大猩猩
这次大猩猩服软了,主动退了一步
但是大猩猩这人是非常有脾气的,脾气相当大
后来在《伟大旅程》的节目里,阴阳了一把特斯拉
在新款的model X拉了一车的律师

意思就是:来吧,你来告我吧,我这法务团队也不是吃素的
但核心问题在于,这次两边没有闹到法庭
特斯拉法务部选择的是警告,如果不是大猩猩在节目里面夹带了点私货
就冲他这脾气,那是一步不让
反过头看看国内这帮车评人
夹在车厂和消费者之间,赚钱并不是一件寒碜的事情
关键你说出去话,打出去的字要占理,哪怕是当导购也没人会说什么
这点,头部的车评人非常清楚,该说的和不该说的拿捏的一般都很到位
偶有翻车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最多是给自己加一两个黑料和烂梗
如果你想学大猩猩这种带有倾向性和主观性的车评
要么你专业素质足够硬,以及背靠非车厂的大腿
亦或者你压根不做商品导购类的节目
油管有很多车媒体号,要么就是天天玩各种超跑性能车,一点不跟市场沾边的那种
要么就是教你修车,是真的教,谨慎的回避品牌,主力给自己的配件厂带货
而国内容易翻车的车评人
一类是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他们的显著特征是,标签一般都会带上新能和改装
张口闭口汽车文化,赛道文化,改装文化
但是不恰饭就没钱,还得大量的接家用车商单
接好点的,谨慎点吹还可以
接烂活,吹猛了,那就是为之后翻车留下了素材
关键他们还不是抱着一种【我虽然不要脸,但是挣够了我就功成身退】的心态
这类车评人超级要面子,所以他们也是各大车厂法务部照顾的重点对象
被警告那都是家常便饭,如果他们气性上来了
干脆玩一把大的,把粉丝结晶一下,以后就吃一两家饭了
车厂的市场营销部虽然偶尔犯蠢,但不是真傻
他们也要评估这些自媒体的正面收益和影响力
你老翻车,以后接的商单只会越来越少
还有一类是吃百家饭类型
什么都接,什么都敢吹,吹得昏天黑地,吹得日月无光
这类车评“人”除了早些年混短视频的成了一波
后面跟进的全在吃土,但这类车评“人”内耗非常严重
虽然他们不会主动喷任何一个品牌,但是这种吃饭方法靠走量
市场盘子就那么大,所以这群“人”在微博上的骂战层出不穷
保不齐哪天就得被同行耗死,车企法务部一般采取驱虎吞狼的方式驾驭这群“人”
最后一种
就是今天的主角【龙猪】
这类车评人近两年冒出来特别多
但也分成两类,一种是类似于吉利系,奇瑞系和比亚迪系的几个号
互相抱团,主力吹捆绑品牌,偶尔吹吹其他国产,对合资车喜欢阴阳怪气
但是话术相对谨慎,不会留下很明显的话柄,最多是会让路人觉得这帮家伙有点魔怔
还有一种就是龙猪这种,我统称为【自sha风格】
车企法务部最喜欢这类人了,专门等着养肥了宰
证据随便一抓一大把,还都是当事人自己发的
就摆着一脸“求着你来扇我嘴巴子”
我实在不懂这种求锤的心态是如何锻炼出来的
哦对了,知乎这边也有个高手叫
不知道校长能否继续专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