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个回答

「孩子街边摆摊妈妈转钱拜托路人买」,如何看待此事?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否有帮助?

36氪
2个点赞 👍

小时候我家就是开水果店的,从10岁起开每年寒暑假都帮家里摆摊做生意,一直到出来参加工作。现在每每想起这一段成长经历,觉得都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非常有成就感。

它至少锻炼了我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胆量。

十岁的孩子跟着父母到亲戚家,还有几个会本能的躲到父母亲后面?这个情况不会在我的身上发生。我从小就跟着妈妈一起在水果摊前招呼潜在的顾客:买点龙眼吧,刚摘下来的;今天的柑橘可甜了,来几斤吧……这种招呼十个顾客捞得到两三个算是成功的了,更多的时候会像个傻子一样自讨没趣。顾客客气的话,会对你摆摆手;更多的会板着脸目不斜视的从你旁边走过;有的甚至会嫌弃的剐你一眼,觉得你也冒犯了她。所以我很小就学会了对各种反应是无所谓的态度:招呼是我作为售货员的自由,买或不买是你作为顾客的自由。吆喝叫卖是我的事,买与不买是你的事。我尽管吆喝我的就是了。

二、观察能力

烈日炎炎,苦夏无聊。摆摊其实也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我和姐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判断哪一个顾客会成功购买。街头上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哪一些才有可能是我们的顾客?哪个会是出手大方的大款,哪个会是斤斤计较的主,我们经常会各自给出判断。前面说到的招呼顾客,其实就是一个试探行为,如果有意向购买的顾客会因为你的热情招呼而停下脚步。接下来就是看我们的能力了。顾客的购买意愿是可以从他的言行举止判断出来的。有些人喜欢讨价还价,有的人喜欢挑肥拣瘦,有的分分计较,有的豪爽大方,我们会根据顾客的表现来做出不同的对策,喜欢讨价还价的就给他点甜头,喜欢挑肥拣瘦的主动帮她挑选,喜欢分分计较的给他做出让步,豪爽大方的让他多消费几样东西……

这些观察能力的锻炼,也让我们在日后进入社会跟人打交道的时候,多了很多思考问题的面,也能为别人着想,而不仅仅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三、口才

做小生意最直接的就是沟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成功捕捉对方的需求,并有效的说服对方才是成功的关键。在短短的接触交谈过程中,除了倾听顾客的需求,成功说服顾客掏钱成交是一门技术。目的性太强,会适得其反,把顾客吓走;太佛性,早给别的对手给秒了。唯有顾客所好,喜欢听好话的就捧着说;性格犹豫的,你还得巧妙的用点激将法,拿捏到位,刺激成交。总之这是个话术的问题,得从生活中来,在实践中提炼升华。

四、计算能力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电子秤和计算机,交易用的全是杆秤和口算。我很小就会用杆秤,懂得了支点和平衡的原理。口算更是没问题,谁有2.3一斤,一斤八两多少钱,我一下给你扒拉清楚。什么分解法、凑整法、速算法、四舍五入法……应用的炉火纯青。中学以前的数学我就从没差过,经常被数学老师拿来做标准答案讲解,这些跟做小生意锻炼出来的口算速算能力分不开。

我现在从事的工作跟小时候的小商小贩没一点直接关系,但每次回想起童年时候的这些生活历练,我还是充满了感激。苦是苦一点,风吹日晒,没脸没皮的,跟别人家的孩子躲屋里看电视相比,好像没有自由,但却充实而有成就感。后来同学聚会聊起小时候的这些事情,才知道同学们对我羡慕的不得了:有这么丰富的活动,还有吃不完的水果零食,不用天天窝在家里看无聊的电视,被父母骂。原来我们也是被人羡慕着的。

所以有机会还是给孩子创造多一点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孩子在历练中成长,那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发布于 2023-07-25 08:27・IP 属地广西
辰诺一启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