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小把戏在有热度的时候玩玩就可以了,隔这么久了,再玩就没意义了。
你不会因此得到收益。
冰淇淋事件错没错?
错,大错特错!区别对待这做法,太恶心人!
但你要说这是品牌本身的做派,就太幼稚。
明显是两个自甘人下做狗腿子的个人行为,最终上升到了品牌高度形成危机公关是因为什么,大家心里很清楚。
一个顶着你品牌之名做事的人,无论做了什么事,品牌都得受牵连,就算不是品牌本意,管理不善这顶帽子也是逃不掉的,你就是要因此负责吃挂落;再一个就是有人推波助澜。
你以为,有多少人看不懂这件事?
不是车主在不在意品牌之名的事,是大多数开得起宝马的车主人都不傻,是个人行为还是品牌行为,事情合理的定性和受波及的范围,一眼就有数。
这件事我们也就是看个热闹而已。
实际上这件事的影响程度,在我个人看来,是比不上前几年奔驰西安那件事的,你可以说那是4S店个体行为,但品牌方对4S店的管理失控和品牌对某次车展雇的两个站台发冰激凌的管理失控,这是两个概念的事。
这也是至今为止,虽然我依旧觉得奔驰车子做的很好看,也想提它,但对于它们的4S还是多少有些不信任的原因,这种坏印象一直在我心里留着。
然后,我告诉你一个事实。
买得起这些豪华品牌车子的人,傻子的比例相对较低,用低级煽动情绪的手段,看起来会像个笑话,车主没有人会在乎和念叨,喊的最起劲的,通常不是车主,这一点展开说会引战。
不要低估能掏出少则二三十万多则百多万买车的这个群体他们对于品牌名誉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真正出现那种“品牌方明显在辱华”这种会让车主觉得“开着这牌子的车太丢人”的行为,有条件的车主,会毫不犹豫的卖车换牌子,在观望准备购车的人,会改变意向,这是确实的用钱包在投票。
不要觉得车主就一定会帮品牌洗地,你搞错了,我们没那么廉价,想雇我们很贵的。
车主多数敏锐,只看事实,只看实际造成的影响深广度,车主没那么多死忠粉,车主只为自己掏的钱负责,品牌只是一个选择,和忠诚无关。
或者说,对你品牌的所谓“忠诚”,是建立在你的品牌能给我带来正面收益的前提下的。
大家为此肯额外掏出那么多钱,所以,你品牌的所有行为,得对得起我掏的这个钱!
反之则要接受反噬。
车主清楚,路人清楚,品牌方更清楚。
在这种默契共识下,游戏规则是摆明的。
你没听错,这是规则,默认不可逾越。
再玩这种小把戏,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