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马督工和知乎多数分析经济的人,都是念经小鬼,除了照着教科书那些理论教条重复地念以外,其实就是半懂不懂。
这种最迷惑人。
马督工拿数据,搜集信息很厉害,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以及提出解决方法的时候,经常闹笑话,就是因为他空有对数据、信息的分析能力,但往往教条主义。
几个月前,硅谷银行暴雷的时候,越南铺天盖地的嘲笑。
实际上你要是有点分析能力,你就会发现硅谷银行的事,放越南这边那也叫事儿?不就是ld一句话的事嘛。
硅谷银行说穿了就是短期大面积的客户挤兑,导致资金周转出问题,这种你只要给一笔特别贷款或者资金周转一下,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在越南这边,这种事已经做过很多次了,比如包商,恒丰,村镇事件。
但搁在美国,竟然会因为客户短期挤兑导致暴雷。原因你但凡去了解下两边的权利运行结构,你就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天差地别的情况了。
换句话,大家的社会基础就不一样,又怎么能生搬硬套?
——
城投多数情况下和房地产绑定,但你看马督工和知乎的大V分析房地产的,有几次对的?这几年脸都被扇肿了,尤其那几个终极乐观党,去年都破防成那样。
我几年前开始说的东西,都应验了,但几年下来多得是嘲讽我的,我一说地方还会把夜壶拿起来用,评论区各种:啊对对对,你多买几套。
结果2022年开始,夜壶一而再再而三被拿起来,一个两个又不吱声了。
我说过很多遍,越南的房子,你得看那资源流入的城市,但总有人拿他老家那些一没产业,二没工作机会,三也不是重点发展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十八线小县城在那抬杠。
你把一个城市比作一家公司。
公司是以赚钱为目的,钱源源不断流入这家公司,类比一个城市,那就是资源源源不断流入。
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总有人以为是什么人口,认为房价和人口有关,要不就认为房价和生育率有关。
我过去文章也说过好多遍了,人是跟随着资源和需求走的,你跑去上海不是因为它的资源?莫非你是因为上海人多才跑去的?可问题是上海从2017年开始人口总体一直在减少,房价到现在涨了一倍不止。这点就已经直接把人口论那套论据脸都打烂了。
城市里最重要的资源是:能够创造高薪的顶级大公司、顶级产业,以及能够帮助你进入顶级大学的优待。
这些恰恰都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凡是有钱就能轻易办到的,恰恰并不是稀缺价值。
顶级大公司和顶级产业,如果没有踩准经济周期规律,没有超前眼光的投资能力,你根本不可能做得起来。像南昌,太原这样的城市,你让他去抓顶级产业,他抓得住吗?
这就是我一而再再而三看好合肥的原因,在全国房地产都不景气的环境下,合肥依旧是全国仅有的几个土地能卖出去的城市,许多gdp远高于合肥的土地都卖不出去,就已经说明问题了。
但总有人喜欢捂着耳朵在那肥吹地骂,对,全国的投资人都不如你聪明,知道肥吹这个词。
在市场行情低迷的时候,越是能够创造价值的公司,越容易获得资本青睐和调研,股价也能够走出独立走势。
今年已经没有哪个城市可以找借口了,大家一样的条件,中部六省,觉得自己很牛的郑州,萎了,河南上半年gdp名义增速才1.85%,去年河南就表现很拉胯,郑州去年也就1.8%的增速。
一向喜欢说自己农村富裕,发展均衡的江西,名义增速1.76%。
这俩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而根据全国gdp数据统计里,第二产业细分项电子信息增速差不多-50%。
我过去写郑州有关的文章,总是有那么些人强调,郑州不靠富士康,富士康对郑州经济影响不大了,贡献的gdp很少。
这上半年gdp直接就打脸了,电子信息产业萎靡,河南和郑州的经济直接就萎靡了,河南一季度增长700亿,上半年增长568亿,等于说4-6月份这个二季度,河南全省经济负增长。
换句话,郑州的经济到现在,仍旧是靠着电子信息这一个产业这一条腿在跑,现在这一条腿瘸了,人就跌倒了。
这也直接说明了,郑州乃至整个河南,产业升级已经失败了。
一个无法持续创造高薪价值岗位工作机会,无法创造新的经济增量的城市,大家在你这里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又有什么能力买房?你这个城市的房地产不景气是必然的,土地财政一旦崩了,经济就会连环崩坏,进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直被人说肥吹肥吹的合肥,数据虽然暂时还未出来,但安徽已经确定增速中部第一,合肥虽然信息电子,面板显示产业都重创,但是光伏,汽车,新能源全都是100%+以上的增速。多条腿跑路的优势,已经显现出来了。
如果你是资本和地产商,你选被人吹的合肥,还是选没被吹的郑州?
这不显而易见的嘛。
至于顶级大学,这些更多是历史遗留问题,除非有人愿意松口,否则有些城市永远也得不到一所顶级大学,哪怕你经济再发达也没用。
其他的什么财政收入,税收,人均gdp,城建水平等等,那些所谓衡量一个城市的标准,说不好听点全都是半桶水瞎晃。
咋的,你会因为一个城市房子盖的特别漂亮,就跑去那里工作?那地方月薪2K你也去是吧?那蚌埠市欢迎你。
多数城市的房子,从一开始就是没有价值的。
它们盖了那么多水泥盒子,从一开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完成城市化,套住大多人的财富,让他们无法离开。套住你了后,它就必然走向下跌,因为如果涨,房子就比较容易出手,交易活跃,就难以控制。只有下跌,你才会躺着不动,舍不得亏损而不肯割肉,还会幻想继续上涨。(我已经说的很直白了,听不懂我也没法子)
而这些城市的房子要上涨,必然就像股市里的垃圾股和st股一样,炒作时必定伴随着故事,比如要建地铁了,要建工业园了,要建大学了。故事一遍遍蚕食你的认知,让你坚信这些故事一定会兑现,你才会心甘情愿接盘,并坚定地持有。
我之前文章也说过,2018年城市化率60%,很多城市的房价历史最高点,就是2018年,而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而这些泡沫崩坏的城市,基本都是毫无价值的城市。
最典型的河北廊坊,请问这地方到底有什么价值你告诉我下?
是有顶级大学?有高薪的岗位?顶级大公司在哪里?能提高你上985的概率?
啥都没有,只是因为离某个城市近,可以过去上班,所以曾被炒到4W一平,而现在都跌到几千了,泡沫崩坏的时候,最先破灭的就是这种只有故事,没有业绩的玩意儿。
这种城市的房价,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编造的故事,用意就不是给你创造财富的,让你人生逆袭的。
你拿这种城市来分析房价,不是搞笑吗?
城投很多都是这些城市雷声滚滚,但你说他们因此就得大面积违约,开什么玩笑。他们这么做,本身就是有些人需要他们这么做的,他们的任务完成得那么好,你跟我说让他们违约然后自生自灭?
那下回再搞什么动作,你怎么让下面的人心甘情愿去执行?
所以城投大面积违约这种事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我以前文章里时不时就会提及最新的房地产政策,这次也不会例外,昨晚,某部门(是个话语权很高很高很高的部门,和以往完全不是一个分量的)发话,会尽快出台解决地方房地产和债务的政策(详细内容你们自己去查)
现在基建和水泥盒子周期已经结束了,未来不需要再大兴土木了,那么如果这次债务化解了,未来还会有这么多债务吗?
自然不会再有了。
但是这不意味着有些城市房价不会涨了,开玩笑,任何时候能够创造价值的东西,都是稀缺的。稀缺的东西只会越来越贵。
哪怕就是苹果这种市值3W亿的庞然大物,它也经历过很多次腰斩,但时间会证明价值。
除非你认为,阿里能跑去鹤岗,清北会搬去鹤岗。
这些稀缺价值的东西在哪里,哪里的房子注定就不会便宜,因为阿里只有一个,清北也只有这两个,不可复制。
最后提醒一句:我以前文章也说过不少遍,就算是上海,也有很多工作机会空白的区域,毫无价值的区域,只是因为有个上海户口。请仔细甄别到底哪些地方有价值,哪些地方是伪价值。
以及:未来生育率越低,反而大家越会往价值稀缺的地方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