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我回答了这个问题
事情会分三个阶段递进
一:现今 - 2023年3月
1:地方教师工资拖欠现象进一步在省会城市扩大,包括长沙、南昌、兰州、沈阳、哈尔滨、长春等财政薄弱而无民族问题的省会不可能幸免,西安和郑州难说,悬
2:国企中的部分公营事业(公交地铁、水、电、煤)的扩大非编人员率先向社会输送,并通过减少服务数量或变相涨价控制成本。
3:非公营事业国企参编人员缩减五险一金比例
4:公务员奖金、补贴至少减半甚至停发;绩效部分有一定影响
二:2023年3月-2024年?月
5:公营事业中的优质资产(医院等)加快引入社会化资本混改,在保持国资控股的前提下,通过业务剥离至总部参股的子公司,进一步独立核算,子公司基本上皆为以合同制员工,总部职能部门保留领导的参编职务。
6:地方非税罚收入极速扩大常态化,小城市严抓参保不规范企业
三:?年-?年
7:参公人员五险一金调整至社会略高水平
8:社保(这个就不说了)
上述8步递进发生,并同时并存。
如今过去一年了,盘点一下
- 有些说准了,比如2(公营事业的停摆)、6(罚款性创收),且第2条在公共交通行业已经先行,并没有全面统计数据的我已经被震撼到了。
- 有些说的不严谨,尤其是编制部分说的太口头,应严谨改为行政、参公、事业和企业。
- 有些说的太绝对,出现得越来越多但不是全部,比如1(教师工资)、4(公务员奖金)
- 第5项(混改)是最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但实际上这是这片土地上最大的趋势之一。除了目前最流行的抵押30年收费权/经营权以贷款之外,通过分/子公司混改进行已经很常见。动机有二,一曰民企出资、二曰个人目的,两者可能同时存在。(冷知识:国有资产流失未必以收购、增值保值也可能是夺取)
- 第6点的后半截,关于严抓参保不规范,这点我说错了。只是对于这一点,我是偏向乐观的,我认为在失业率面前,必然会保障劳动者权益,比如限制工时限制加班(罗斯福新政)
- 第3、7点尽管还是一个长期趋势,但目前来看还是「新人新方法老人老方法」,触动利益的确比触动灵魂更难
我并不认为马逆说的都是金科玉律,但我会认为他对本次预测已经有充分的论据,且他的方法论相对比永远胜利的唯心而言,还是值得参考的。
我也并不认为,我自己虽然作为一个相关人士,预测的有多准确。无非是作为一个利益相关方,在关注得足够深以后,基于一般经济社会规律做的已经是相当谨慎且没有远见的预测。
毕竟我们都在规律之中,而至少我本人,在规律面前骄傲不起来,也不会觉得人定胜天。
另外,如果您认为,通过「展期换时间+银行捂盖子」去达到的不违约是个好事的话,首先恕我这个拿着一堆应收账款、还要陪笑讨债的人不同意。再者,戳破泡沫,未必比用更多泡沫填埋泡沫的杀伤力低。最终还是需要全民买单,而且账单会更高。
其实如果是对企业而言,破产重组往往是一次检视支出、裁撤人员、节约成本的机会,也是一次探讨每笔成本性价比的机会。
对于其他组织而言,何尝不是一样。
那就让岁月再静好一会吧。
发布于 2023-07-24 11:05・IP 属地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