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圈的人怎么看待张雪峰老师?

- 6 个点赞 👍
您这就属于是不了解留学了。
留学生读商科是多,原因主要是商科好申请,门槛低,以我研究生的莫纳什大学为例,澳洲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商科本科只需要60%分数,而法律和医学需要80%甚至85%
也就是如果你们当地高考总分是750,商科只需要高考450,而法律需要600分,高考450分努努力就能到,而高考600分其实还是比较难的,理工科普遍要求是总成绩70%左右,也就是高考525分。
而且如果你是读研的话,商科一般不需要前置要求,随便报,理工科一般都需要前置相关专业的。所以之所以留学生读研喜欢选择商科金融会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很多人国内学的就是这些……他们也不好报别的专业。
至于说什么“商科没关系不好就业”,这话对也不对,如果你指望读个水硕就能进大投行大证券,那肯定是想多了,但是读个水硕去四大里面打工还是足够的,我认识很多人都在四大,好不好就业取决于你觉得啥算好就业,四大放社会层面算是好公司,但是实际上也不算特别舒服。
所以如果你是有人脉能送你进好单位的,读金融当然没错,但是如果你没有人脉,单纯想找个QS前50学校读个研,以后好去考编找工作,那其实你也没得选,因为你如果本科就是商科,你想报理工科也不好申请啊,属于是没得选。
至于说留学生不喜欢考公考编那更是扯淡了,您这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
以前留学生少,含金量高点,很多人读的就是金融会计,肯定优先去外企或者金融互联网啥的,以前找工作比现在容易的多啊。
加上很多留学生大都是北上广深或者江浙的,京爷沪爷不流行考编不是很正常?北京上海月薪不到一万的事业编你愿意考?
现在留学生越来越多,满大街耶鲁斯坦福,澳洲英国水硕已经和普本差不多了,工作越老越难找,互联网大裁员,金融大降薪,考编考公考国网的不要太多好吧。
多说一句,很多人去留学,恰恰就是家里给他安排好了,比如一个单位研究生起招,领导孩子只有本科,为了快速进来,读个一年英国水硕,回来直接进老爹单位,不是很爽吗?所以不要笑话英国水硕,你读了是水硕,回国也找不着工作。
别人读了是凑齐了拼图的最后一块。
发布于 2023-07-25 20:02・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猫之初性本熊 - 3 个点赞 👍
利益相关:不高考 本科出国,对国内学校争议话题无偏好,以后大致从事的行业有发展潜力但目前处于天坑和万金油中间态。
可以说我是比较有资格从中立的角度评判他对于就业的建议的(不管是家庭条件、所处立场、行业角度)。我来给大家从中国高考和美国本科申请的制度区别聊聊问题产生的原因。
用几个字总结:他是个打破信息壁的同时明确了普通家庭的规划的好人。
先来总结一下张雪峰的观点:
- 家里没资源(公司)别选金融管理
- 生化环材不能选,名校也不行。
- 学校差距不大的话,选地理位置好的。
- 父母在行业内更容易接触到相关产业。
还有若干考公等相关的,介于本人和身边同学职业规划都没有考公这一选项,也不甚了解,就不列举了。
短期来看,他的发言让今年的报学校热潮造成了相对较多的考生的偏差,网上的红人例子:如唐尚珺复读收手却不料师范大热被滑档,但事实上打开招生简章,我们会发现学校的各专业录取份额都是已经规定好的,不存在“本专业报考人数多因此添加录取人数的情况”。
网上不乏勾选了“同意调剂”而被送到土木的哀嚎,但是也有另一种画风:“今年金融爆冷,学生刚好踩线进入某著名211金融专业,恭喜<笑脸>”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社会现象,我会把它提炼成:通过张雪峰的一顿炮轰“信息输入”,信息壁垒被打破了,大家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了。
谈到专业报考,就必然离不开中国的大学高中衔接问题。先说明:我并没有抨击或否认中国的高考制度;尤其是了解了美国的玄学本科申请,我更坚定的认为中国高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选拔方式之一,而且中国众多的人口数量和较少的资源决定了这一制度的适用性。
中国高中到本科是这样的:高中三年大家都在刷题,争夺进入好大学的门票;在按部就班的提高书面成绩的同时,相当部分的缺少来自家庭的引导或因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风尚而导致的互联网信息缺失,所谓“信息壁垒”。多数人高考考完了却对填志愿两手空空,凭感觉选择了专业结果因为不喜欢、不擅长而混了四年毕业,再按部就班的工作或考研。
而美国高中到本科略有不同:是先确定自己的专业再规划高中的整体方向,例如申请生物专业(别笑,这专业美本可卷了,在美国读到博士进药厂很赚钱的),目标就是读完博士进工业界研发药品,那么ta高中的目标很明确:修完美国大学生物专业需要的课程(ap生物、化学等),参加生物相关比赛,进实验室实习并做相关研究(research),配上常规的sat(英语加数学测试)和社会活动(可以理解为服务社会)一般来说就可以进入相对不错的学校;大学的目标就是维持gpa、进实验室继续做研究,然后找到自己想深入研究的方向,继续读博深造就ok了。
再谈谈我身边有趣的现象。
我身边的同学家庭条件应该基本都在知乎平均水平之上,但是不是大富大贵,我们都会通过申请的方式进入美国或英国较好的学校;我观察下来他们的特点是有相当比例会“子承父业”,比如干金融的孩子都学经济,在美国投行卷两年再回来吃家里资源;同时取长补短 做到资源最大化,比如理科好且感兴趣的很大比例会选择基础学科(生物、化学、数学、物理),深造后一般都能获得相当不错的薪水,同时还会选择和父母相关的行业,这样实习和正式岗位家里都可以帮忙内推、联系人。
也有少部分家里有矿或者特别热爱的,会选择一个文科专业(历史、性别研究)进行申请,大学本科多数都会屈服于现实(不屈服只能家里蹲了)选择double一个经济/统计/数学(双专业)。当然大部分的高中生此时已经很现实了,相当比例会选择经济:没有工科(计算机、ee)难学,同时光鲜亮丽的学科。
所以总结下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志愿填报和进入大学后动力不足反映出的问题就是目标不明确导致的。美国大学本科申请有很多诟病的地方(信息不公开、公然收关系户、对亚裔不友好等等),但是它确实逼着高中生去思考“我想要什么”。你喜欢这个学科?行,那你就去打比赛、做科研、干出成果证明你喜欢。任何学科深入下去必然会有难度的加大和多方面需求,本身中国本科就较难换专业,不应该通过18岁单一的纸面成绩和看似真挚的激情来规划你以后的一生,只有充分探索了才能说热爱。
当然中国国情决定了充分探索是不太现实的,这些资源不足的同学该怎么办呢?那张雪峰起到的作用就是逼着信息少的学生去思考:我到底是想要什么?我家里不富裕,那我就学个万金油专业,毕业直接挣钱;我家里有小钱但我想安稳,我理科也学不好,那我就读个文科专业去考公务员,一个月几千安安稳稳到手;我爸妈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点钱但不够有钱,那我就不造,学个医或者选个生物化学读博深造去,反正时间金钱都耗得起;我家里有钱,企业需要我去接手,那干嘛废老大劲学个数学物理,挑个金融管理出国读个硕士,或者干脆高中本科直接出国不香吗。
张雪峰的作用就是:大家会更多的思考“我究竟想要什么”,明确需求了事情就好办了;而不是“哦我看土木这两个字结构清晰,长得就结实”,然后百度一搜,”是盖房子的,太专业了,一定就业特别好,三年全款拿下大房子!”结果在工地996打灰,随风飘荡的悲伤反转故事。最怕的就是不知道干啥,瞎搞搞然后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说回来,没准也有喜欢土木的呢?比较苛刻的专业还是留给为爱发电的人吧。
再正面解答一下标题:我认为他是个让更多的人在填志愿前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的人生追求是什么的大好人。希望他这样的奉献精神能继续流传并扩大,也希望高考生们经历了三年奋斗能有满意的志愿填报结果、同时也祝屏幕前的你能够在追逐自己热爱的路上越走越远、一路通畅。
发布于 2023-07-27 18:51・IP 属地上海查看全文>>
实名用户 - 3 个点赞 👍
留学圈,那你要看怎么个留学法了
- 林北偷渡出去,然后孩子拿身份在当地读书,这也是一种留学
2. 给钱自费出去读书,这也是一种留学
3. 拿全奖出去读书,这也是一种留学
13美国比较多,2英联邦比较多
留学圈里面各色人等都有,看你要怎么定义留学圈
但是总体而言,张雪峰在福建一带,没什么影响力
在北方可能影响力更大一点,福建我就没听说谁高考还要咨询一下张雪峰的
而且你在张雪峰的直播里面,福建省基本上是缺位的,就感觉这个高考生态中,压根没有福建省存在
如果说江浙沪还有宁死不出省的说法的话 ,你听说过福建省高考有啥特点嘛?
除了高考录取分数低以外,福建就像是一个唯恐别人注意到的角落,安静躲在那边不说话
为什么说福建呢?因为福建广东是留学圈的主力人群啊
而且按照人口比例来说,福建比例特别高,省内人口4000万,海外亲戚1600多万,广东省内人口1亿2千多万,海外亲戚2000多万,比例上广东只有六分之一,福建高达三分之一还多
所以福建很多地方是家家户户有海外亲戚,如果没有,那你多半来自南三龙,沿海六市,尤其是长乐福清这些盖城堡的地方,那都是偷渡的大本营,也是福建人口主要聚集地,南三龙加起来不到福建人口的20%
所以福建家长们对于高考啥态度,就很能反映留学圈的态度
其实态度很简单啊,对于留学而言,最重要的是移民,是身份
有了pr才有以后,才能谈得了以后
所以留学圈不管什么时候,讨论的都是,如何移民,如何拿绿卡/枫叶卡这些东西
这一步解决了,才算是真正解决了他们的就业
至于就业,其实国外随便找份工作,饿不死还是相当容易的
如果你勤劳点,过个小康,是吧,有车有房,那是基操
所以你要说怎么看,那就是没有看啊
看个p啊,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至于考公考编嘛,也不是没有,但是一般能混到留学这个地步的,那肯定有点实力
要么爹妈偷渡帮你把你该吃的苦给吃了
要么就是爹妈有实力,能拿出一套房的资金让你留学
要么就是你已经985以上,已经在出国前吃过高考的苦了不管哪一个,都已经不是需要咨询张雪峰的程度了,张雪峰也不懂国外什么样,问了等于白问
但是话说回来,这批人,是留学移民中介的主力客群,所以这个圈子,你有兴趣,去找个中介聊一聊,就能多少看到她们是怎样一群人了
编辑于 2023-07-29 12:44・IP 属地广东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圆胖肿 - 2 个点赞 👍
留学生曾经是那个年代的辉煌,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学霸的代名词,家里出个留学生,祖宗十八代积德,祖坟冒青烟,震撼当地百八十公里,那是正儿八经的人才,不羡慕那是假的,海归的名头响当当。
原来高校有不成文的规定,招聘教师非海归莫属。
如今的留学生,里面有多少草包,普通老百姓都懂,不管成绩多差,不管表现多顽劣,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年头,出国留学还不容易,蠢得死的人出国镀金,要是入了外国国籍,回头读清北易如反掌,海龟泛滥成灾。
上海某知名大学,引一海龟教师,进这所学校的学生,不说人中豪杰,起码智商不低,硬生生给学生轰走,海龟教师高考四百来分,读二本没问题,去澳洲知名大学留学入籍,外籍申请入北大,北大博士,旋转半个地球成海龟,智力没变,名头变的挺牛逼。
招聘教师是否还有规定非海龟莫属,谁搞得清楚。
张雪峰早说了,平民百姓的孩子择校选专业两点,一学技术,有专业壁垒,二学考公对口专业,起码有饭吃,留学圈这块在他嘴里称为第三方,读不读书无所谓,他们读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政治学、行政学、商科、新传等专业易成名流精英。
编辑于 2023-07-27 09:58・IP 属地湖南查看全文>>
一路好 - 0 个点赞 👍
我觉得张雪峰说的基本适用,商科管理类很吃第一学历和家里资源,理工科计算机还是YYDS;
结合我个人的经历,雪峰说的点我都深刻得体会到了,比如商科管理或者金融类吃资源这点,当初留学的时候,临近毕业,很多同专业的人家里都安排好了工作,比如家里有航空系统的,进入航空公司,现在毕业几年过去了已经是副总裁;家里有体制背景的,可能去了银行系统,从银行再到基金,这些他们的发展路径其实已经规划好了,我还记得10年前跨年在五道口的一个餐厅,听一个本科985的同学给我们吹嘘他家里会给他花100万找投行的工作,一进去起薪至少30万,这哥们本科学电子的,但是看不上电子的工作,觉得金融来钱更快,在我们学校学了FE专业,加上家里有银行的关系,也不差钱,所以往金融圈靠理所应当,这点上雪峰说的没有任何问题!那时候我刚毕业,拿着税前4500一个月的试用期工资,只能被迫仰望着这些有背景有学历的同学,他们的未来真的路很宽,而我家里没有任何的支撑,至少在人脉方面为0,加上第一学历也不好,只能自己去试错,付出很多的努力,那么多年过去了,虽然感谢时代的机遇和一点点小运气,比起当年的我进步了一些,但是和当年那些有背景的同学比,再结合现在的大环境,真的差距还是非常非常大的,至少那些家里有背景的人不担心35岁危机,他们有退路,我没有!再有就是理工科的优势,和数学物理相关的理工科确实是平民阶层跃升的法宝,这点张雪峰说的也没问题,身边很多学计算机的同学,大部分都留在了美国,遍布各个大厂,这几年也遇到了裁员危机,但是大多数都平稳过去了,混的最好的有人在BAT的美国分部当上CTO,混的稍微普通的回国了也可以在字节拿个百万年薪;总结来说商科类相较于计算机或者数学物理EE等专业,想在国外就业就是天方夜谭,而这些我看到的现象,在我当年出国前,都是完全没有认知的,我甚至不知道EE是学什么的,出国前我甚至还天真的以为文科生商科生就是来管理理工科生的,认为学计算机的找不到工作,我的信息渠道真的太窄了,我就是个井底之蛙,如果我十几年前听到张雪峰的话,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也许自己不用过得那么辛苦和焦虑了。
为什么我那么认张雪峰的话,因为我学的是管理类专业,但是我家里没什么背景,所以我被家里有资源的人碾压,钱多稳定有人兜底或者提携的好工作我连机会都没有;另一方面我即便找市场化的工作,我的专业也没有任何壁垒,在国外根本留不下,回国找工作也完全比不过学计算机或者EE的同学,这又是另一层被碾压,综合下来我的选择空间真的很有限,甚至可以说没得选,这还是10年前经济相对不错的时候,如果是现在,那真的更是绝望了,所以我真的服张雪峰!
编辑于 2023-07-28 11:09・IP 属地北京查看全文>>
哈维尔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陆安童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留学打假王 - 0 个点赞 👍
张雪峰老师说话虽然比较夸张,但的确陈述了事实。
首先不论是留学还是考研,经济金融大类的专业一直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 你去看往年的考研申请人数和留学申请商科的学生,哪一个不是挤破头想进到最顶尖的那几所学校?分数线有多高?最终又有几个人能够进去呢?
其次,商科、金融、管理之类的专业,更适合有一定家庭背景的学生。对于普通学生而言,能够读一个高薪的专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工作时能够有进入这一行的能力和资格。有持续在这个圈混下去的资本。
资本圈玩的就是人脉和金钱,你在自身能力一般的情况下,没有这两样东西,如何能够走的长远?
还是那句话,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切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编辑于 2023-07-27 17:51・IP 属地浙江查看全文>>
Abel香港说 - 0 个点赞 👍
躬耕于艺术留学领域。
看过我的回答的关注者都知道。对于院校的选择,我非常重视技艺,重视就业,重视学生能不能在当地的行业中获得养分。瞧不起纯艺术,瞧不上“思想”。用坂上之云的一句话来说,“先立其身,再立其国”。
愿成为艺术留学圈的张雪峰。
发布于 2023-07-28 16:50・IP 属地加拿大查看全文>>
狗肥家润鸡腿子 - 0 个点赞 👍
查看全文>>
藏巧于拙 - 0 个点赞 👍
谢邀。没怎么太注意他,但其口无遮拦、啥都敢说倒是早有耳闻,只不过是为了自己公司业务开展拓宽渠道的宣传手段罢了,也算干一行爱一行了。
至于盲目崇拜他,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所以他的观点你认为有道理就作为参考,你认为没有可借鉴性听听也就算了,他又不是神,说的又不是真理,没必要太当真。
发布于 2023-07-29 15:10・IP 属地四川真诚赞赏,手留余香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查看全文>>
季老师说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