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没到M9,M7就已经打完翻身仗了。

10月6日7000大定,累计大定超50000台,问界毫无疑问已经彻底逆转了局势,余承东也证明了自己这条路线的正确性。
这个问题是在八月提出的,很多人还是在冷嘲热讽华为,觉得手机回不来,更觉得智选车做不起来。
觉得手机回不来,是因为对美国制裁有坚定的信心,觉得美国就是无敌的,无法打败的。
觉得智选车做不起来,是因为觉得华为手机溢价习惯了,华为智选车肯定都是往高了定价的。
然而现在是十月,不仅是麒麟9000S回来了,麒麟A2也回来了,鸿鹄800也回来了,一切前景未明的迷雾都散开了。
是的,制裁会继续加深,加重,但华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之后,经过几年已经缓过来了,彻底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往后不管制裁怎么加重,也不会比过去的五年更差了。
而觉得华为智选车是贴牌车的——这个观点还是挺好笑的,就汽车行业二三线厂这点德行,还贴牌车,华为到车圈儿,这套制造标准和管理体系,就是纯粹的降维打击。
汽车行业啥时候打出中国,打过跟手机行业一样的硬仗再说吧。
真的是搞笑,一个一直出不了国,活在国人襁褓里的汽车行业,跑过来嘲笑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只有靠政治打压才能压制的手机行业。
你们是一点儿脑子都不带就来发表意见了是吧。
怎么样,问界新M7起售25W,还觉得华为只会卖溢价吗?
华为不会打性价比?哎呦,华为运营商业务就是打性价比做起来的,只不过华为不太讲性价比,讲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看低毛利的事儿谁不会干啊?卖低价也需要能力?
新M7 MAX送智驾,汽车行业还有人招架得住?
要打性价比是吧?你就只能低毛利,而我可以把所有人都做不好的体验做到击穿消费者心智壁垒,让所有人都觉得是甜点的东西,做成主食。
你说智驾怎么能是主食呢?智驾现在还不成熟啊。
那是你的智驾不成熟,因为你没把安全做好,你没法做到90码刹停的AEB,你无法做到通用的障碍物识别。
当百万级的车,四五十万的车都做不好智驾安全,华为可以做到,这时候30万的新M7 Max再来送智驾,这时候单个高价值技术点的突破,就成为了“为客户创造价值”。
是现有了价值,然后才成为了性价比的一部分。
我们看
的数据,问界新M7有60%都是智驾版本选购,就这还是有些地方只有后驱版本试驾车的情况下。所以说真的,有些人觉得华为搞汽车不会打价格战,真的是没见识过1999的麒麟970是怎样逆天的存在。
车圈儿对华为的恐怖一无所知,我话放在这里,即使未来M9发布之后,车圈依然无法完全理解这一点。
因为车圈儿完全无法理解,没有见过华为这样的企业。
但车圈儿不要自卑,美国也特么没见过自己制裁不死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