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钗头凤》,要了唐婉的命。
本来陆游和表妹唐婉小两口恩恩爱爱的,结果陆游的妈妈唐氏非要拆散陆游和唐婉。
至于原因呢,学术界现在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妈妈认为陆游婚后沉溺于儿女情长,耽误了前程,所以迁怒于新喜。二、陆游于20岁批评朝政而科举失败,妈妈迁怒于婚姻。三、唐婉和陆游在一起许久还没怀孕,陆游妈妈认为唐婉无法生育。四、陆游和唐婉婚后两情相悦,逐渐冷淡了妈妈,引起妈妈的反感。五、妈妈不喜欢唐婉,认为唐婉配不上自己的儿子陆游……
至于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反正结果就是离婚了。
陆游和唐婉刚分开的时候,两人还藕断丝连,陆游把唐婉藏在了别的院子,两人还经常约会。还别说,这俩人挺会玩,不过最后还是被陆游的妈妈知道了。事情瞒不住了,后来陆游在父母的撺掇下娶了王氏,唐婉改嫁给了皇室宗亲赵士程,古代联系交通也不方便,陆游和唐婉自然就断了联系。
对于这个没什么存在感的赵士程,我反而觉得是真男人,为什么呢?
陆游后来春日出游,在沈园和唐婉夫妇相遇了,赵士程知道了陆游唐婉之前是夫妻,竟然还摆宴亲自去邀请陆游,这是何等气度!赵士程出身皇室,却并不嫌弃改嫁的唐婉,遇到妻子的前任,还大度地喊来一起吃饭,简直豪爽的一塌糊涂。

陆游于是诗兴大发,在墙上写下了《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后来唐婉读到了陆游题在墙上的《钗头凤》,泪如雨下,也跟着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写下这首《钗头凤》没多久就病死了,也不知后来的陆游看到作何感想。
唐婉的这首《钗头凤》中的“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很多人看到这几句只觉得痛苦无奈,感叹陆游和唐婉的遭遇。但我想说你俩有没有考虑过彼此新人的感受?这让赵士程知道了得多难受,和我在一起就这么难过吗?我不是说他们错了,女人当然也有权利爱多个男人,但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唐婉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在抽赵士程的脸。当然这得由陆游负责任,谁让你陆游没事写情诗撩前妻?
关于这件事,陆游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往事随风。但陆游是个诗人,诗人是很敏感和感性的,他自己控制不住感情就写了,但不曾考虑过后果。其实不只是爱情,细品陆游这一生,都在头铁和冲动地爱国。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他心中的眷恋。
陆游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事隔四十年字迹虽然已经模糊,他还是泪落沾襟,写了一首诗以记此事,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在诗中哀悼唐婉:泉路凭谁说断肠?断云幽梦事茫茫。
陆游七十五岁的时候,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并写下绝句《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译文:斜阳下城墙上的画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来的池阁亭台。
那座令人伤心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我曾在这里见到她美丽的身影。
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我眼看着要化作会稽山中的一抔黄土,仍然来此凭吊遗踪而泪落潸然。)
就在陆游去世的前一年,他还在写诗怀念: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译文:沈园里繁花似锦,这里的花多数都是认识我的。我也知道你终会死去,只是无法忍受这美好的梦去的太快。)
这是一段深挚无告,令人窒息的爱情。如果没有被迫分开,这该是南宋最恩爱的一对夫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