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个回答

读了这么多年语文,你读过最伤感的诗句是什么?

张星河
241个点赞 👍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是我所见的所有咏史诗词里,最赋沧海横流的厚重历史感,又兼具宽阔格局的作品。

这首词里的意向,是任何前人都不敢想,并且想不到的。

高中时只觉得《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已经惊为天人,直到看了毛主席的《贺新郎·读史》,才真正意识到他高于课本上的,以及历史里的一切文人墨客。

是唯一着眼于人民,并能够提出解决办法,且实操获得胜利果实的践行者。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上阕第一句人猿相揖别,说出人类刚诞生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历史的深邃感扑面而来,颇具震撼力,字数虽短,却给人洒脱、精炼的阅读快感。

人类与猿猴“拜别”,文明肇始,浩繁故事,如大江日夜奔流,波谲云诡。这一句的奇崛正如孙猴子从石头中蹦出,目中灵光照彻重霄的冲击。

接着是漫长的人类之“蒙昧时代”,几百万年就这么过去了,这就是人类发展最早的阶段——石器时代。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一个“磨”字让人顿生漫长而遥远之感,而“小儿时节”让人感到诗人对人类的把握是那么大气又那么亲切,这一句有居高临下之气势,更有对往事如烟之浩叹。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从石器时代进化到青铜、铁时代,这样的冶炼技术究竟是在什么时候掌握的呢?只不过是几千年的事情,和石器时代经过几十万年不同,人类的进化越来越快了。

但是人类的生活,有变得更加美好吗?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这是全词中最经典之语,

人类掌握了火与铁的力量,却再难看到笑容,在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上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实现阶级跨越、为了更好的剥削同胞,向彼此弯弓搭箭,以死想搏。

战火不歇,流血遍野。

这句话一下子抓住了阶级历史是由血写成之本质,看得人触目惊心,感慨万千。

数千年来充斥着人类彼此争夺、流血的现实,而郊原上的血,毕竟多是劳苦大众身上的,江山代易历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种残酷让矢志解放人民的革命者只能长太息“人世难逢开口笑”。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概括到:过去人类全部的全部政治制度史,就是凭借与依仗某种力量来支配资源和分配财富的历史。也是人类转化依仗力量,调整支配方案的历史。

这种“调整支配方案的历史”正如他在《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文中所指出的,“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历来的“调整支配方案的历史”都充满了统治阶级的自利性,而最普通、最众多也是最少被历史记载的大众们往往是被牺牲者。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毛主席个人的情感和人生的际遇都无法认同这“从来便如此”的正义性。近代中国的历史更是集中了内外“统治阶级”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推翻所有的压迫,凝聚成了他毕生思想和行动的双重实践——缔造新中国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我在五千年的兴亡中抬起头来,已是白发苍苍,这五千年的历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私欲,以及所谓的天命所归……

但这些都只不过是几行不断翻转的陈迹罢了。陈旧的记述在诉说着变形的历史,相同的剧情还在不断上映。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何止是史书,就算是市井里老百姓津津乐道的文学,也都喜欢将皇上写的天纵英明,好像是神人一般,从当年书馆里的《明英烈》,再到电视荧屏上的《戏说乾隆》,哪怕是如今,也一样大把的人有皇帝梦,觉得那才是男人的追求。

这点看现在起点历史类小说里,穿越回去想造反当皇上睡娘娘的有多少,就知晓一二了。

毛主席就曾提醒身边的人,“所以我正式劝同志们读一点书,免得受知识分子的骗。”

这种对历史叙事话语的警惕和颠覆,和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那句“从来如此便对么?”的质问遥相呼应,建立新中国从来不是毛泽东理想的终结,他始终寄望的是人民“当家做主”,要破除历史的迷信,让人民从“天命”“道德”这种充满统治色彩的言说桎梏中觉醒。

他说“绝对不应盲从,绝对不应提倡奴隶主义”。

但“吃人”的人和他们书写的历史绝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他们会改头换面,会用别的语言、别的媒介来扭曲人们的意识。曾经带领人们反抗的“屠龙者”也可能变成“恶龙”,所以毛泽东认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人们看历史,往往沉醉于“英雄人物”的记事,向往他们的抱负和成就,模仿他们的行迹和语言,而他要撕下所谓“神圣事”的画皮。

年轻时他高呼“粪土当年万户侯”——谁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那些被污蔑、被愚弄、被压迫的人们,他们身上具备雄浑的力量,这种情感才会化作“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样的诗句。

他的一生从情感和实践上都饱含对劳动人民的无穷信任和期待,始终鄙弃那些沉浸在“神圣事”中自我陶醉、自我欺骗的“过客”,对毛泽东的而言,他所要“颠倒”的历史真相,是让历史的情感和事实都回归于“人”,而非“吃人的人”。

数风流人物,又“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以这些历史中记载不多,多遭毁谤的人物为例,是因为他们是受压迫者,也是觉醒者、反抗者的代表,更是被曲解、隐匿、侮辱的人。

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

曾经,他的反对者说他有帝王思想,别有用心人给他扣上“四个伟大”的高帽子,他却鄙夷地说:“比如什么“四个伟大”,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

在毛泽东的心中,启发劳动人民穿过历史的迷雾,观照自身的生存,成为自己创造的文明的主人比丰功伟绩更来得重要。

“歌未竟,东方白”,历史在这里揭开了新的一页,或者历史在这里又重新遇到了挫折,任人解读。

有人看到了无奈,有人看出了期待,

这首词写完后的1966年,距离毛主席过世还有十年。

那场空前的“culture revolution”开始了,功过“三七开”的评价也由此而论定。他亦成了历史的一部分,被人爱和恨,任人评说。

但即便是他的敌人——尼克松,也说过,“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将这首词读来,只觉得教员也成为了这115个字的一部分。

编辑于 2023-08-05 13:31・IP 属地湖北
夜末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