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35个

为什么要单独看青年失业率?青年失业率的高低走向,意味着什么?

没头脑
被封锁的答案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青年失业率是指年龄在15至24岁之间的人口中,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比例。

为什么要单独看青年失业率,回答这个问题要结合我们的社会教育实际情况。

15至24岁的青年人口,主要分布于我国三个学历水平的毕业窗口期。15~16周岁左右的初中毕业阶段,18~19周岁左右的高中毕业阶段,24岁左右的大学本科毕业阶段。

所以,青年失业率从侧面反映了社会主流教育系统的育成人员平滑进入工作岗位的顺利程度。同时,这个数据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整体就业情况的好坏,因为青年就业一般具有更好的供求环境。

一方面,主观来看,应届毕业生的原生就业意愿是最强烈的。另一方面,社会针对本科和职业专科毕业生还有各种校招保护期,属于机会窗口开放的阶段。如果在这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都主动对接的阶段,都没有能够消化掉就业人口,那么至少会说明两种情况:

第一,青年选择继续教育的比例增加了;

第二,青年本科教育及之前的就业情况变差了。

根据研究人员对过去五年的数据分析,年度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均值最低出现在2018年,为10.8%。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字逐渐攀升。2019年,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略有上升,达到11.9%。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失业率进一步上升至14.2%。2021年,城镇青年的失业率保持在与2020年相当的水平,为14.3%。但是,到了2022年,城镇青年的失业率则上升至了17.6%。最近的数据也显示,2023年的前三个月的失业率比往年同期水平更高,其均值达到了18.3%,也高于以往各年全年均值水平。

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这个数据更是临近20%。

至于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

首先,岗位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剪刀差肯定是增大的。青年人口的比重这几年并没有增加,反而有下降趋势,所以如果岗位供给剪刀差继续增大,同步也说明了供给绝对值也可能是下降的。

其次,青年在就业和再教育方面的选择有所变化。这几年选择读硕的本科毕业生,也是逐年增加的,但就青年失业率的定义而言,继续教育的青年人数增加,必然导致24岁以下的无工作人口的增加。当然,我没有具体的数据去论证,继续教育的人数增加,是否源自于岗位供给的减少,但反过来想如果本科生供不应求,除了立志走学术之路的学生之外,有多少人又会再花几年继续读书呢?

最后,间接反映了社会教育体系培养的成果和社会岗位需求之间的某种偏离。简单来说就是应届毕业生的能力和素养,在毕业后的短时间内,越来越不符合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当然,也可能是价格的问题。以前校招好用的一个原因,是应届生确实便宜,到现在就我司目前招聘的情况来看,应届生薪资要求也在逐年攀升。这样一来,企业在当下招聘应届生的意愿就会降低。

总之,青年失业率这个指标还是走很强的观测价值的,并非很多人一看到只统计24岁,就说还刚毕业就业率低很正常之类的。我记得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大四基本上就已经在外面兼职了。做完毕设拿到各种证书后,手上有好几个意向的人也不在少数。大部分人离开学校,就直接去了单位所在地或者城市,我当时还先到北京实习了半个月,而后又在两个上海的公司之间选择了一家音视频技术公司做产品研发。

也许大家有24岁还没找到工作是很正常的这种观点,也同样源于这几年青年就业率不高的现实情况吧。

发布于 2023-07-22 21:19・IP 属地上海
双泉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