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案 由:关于加快发展三门峡--西安教育合作的建议政协三门峡市委员会政协提案公开系统案 由:关于加快发展三门峡--西安教育合作的建议
提 案 人: 河南苏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张瑞
三门峡市政协委员、 13030342222
建议交办单位:三门峡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
提案内容:
一、提案缘由
三门峡市一直致力于通过转型发展、改善民生来提高城市竞争力,但受西安、郑州等大城市虹吸效应和三门峡资源型产业衰退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三门峡市户籍人口出现了持续流失。自2017年3月西安出台“史上最宽户籍新政”后,仅有227万户籍人口的三门峡市人口流失加剧,尤其是2018年西安进一步放宽范围、简化程序后,三门峡更是出现了短期大规模流失现象。对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原因分析
(一)西安出台户籍新政的原因。直接原因是劳动力竞争。根据西安今年4月份户籍新政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西安此次打的并非是纯粹的“人才争夺战”,而是“人口争夺战”。劳动力竞争的缘由是城市总规修编。近年来,西安市一直致力于构建以大西安为中心的大关中城市群。2016 年,西安市对总规作了修改。根据修改后的目标,2020 年西安市域人口规模要达到 1070.78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870.57 万人。但在 2015 年末,西安市的常住人口仅为 815.66万人。今年2月份,西安获批成为国家第9个中心城市后,更是对劳动力人口“如饥似渴”。人口增长目标修改的根本原因是为持续享有人口红利。西安市由于地处西部,在户籍新政出台前,多年一直处于人口流失和人才流失状态。而劳动人口会带来就业、消费和税收,从而扩大经济总量,改善财政收入,而其中人才的流入更能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创新能力。尤其是,西安试图通过降低落户门槛来增加购房人群,也是潜在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西安因新落户人员增加,出现了“房荒”、“抢房”现象。
(二)三门峡市人口迁往西安的原因分析。主要是对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三门峡近20年来就一直有因为教育原因落户西安的情况,一方面是追求高质量基础教育,另一方面是追求更高的大学录取率。从数量上看,西安共有初中288所,高中160所;而我市共有初中107所,高中19所。在教学质量上,西安市11所重点中学近五年一本上线率维持在85%以上,多数在90%以上,五大名校更是接近100%,三门峡市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仅有两所质量较高的学校,一本录取率分别为72%、24%。2017年,在使用全国一卷的省份中,河南考生人数达到了86.58万人,但是一本录取率全国最低,仅仅有7.8%;陕西省使用的是全国二卷,考生人数31.9万人,一本录取率达到14.6%,是河南省的两倍。许多父母为了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和升学环境落户西安。次要原因是部分群众出于盲从心理。部分群众并无以上需求,将户口迁至西安仅仅是出于盲从心理和拥有大城市户籍的满足感。
三、提案建议
1、要大力发展我市基础教育,建设高质量重点学校。由于因教育因素外迁的人员均是为了给子女提供高质量、而非一般水平的教育,为此,我市应在做好“全面改薄”和“教育均等化”等工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建设几所高质量的重点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方面办好公立学校,注重对教师、特别是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的引进,注重对高端教育人才和培训机构的引进,注重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另一方面,积极利用社会资本,通过联合办学和引进民办知名院校等模式快速建设高质量学校,继续落实保留公办教师资格政策,并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2、大力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着力加快本科院校建设。一方面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要和与其他城市的错位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另一方面,继续加快本科院校建设,扩大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招生规模,并继续规划新建本科院校,从自身做起提高我省本科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提升大学录取率。
3、向上级教育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一方面向省级教育部门建议,在着力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同时,也要加快建设普通本科院校,着力扩大河南省本科院校的数量和招生规模。另一方面,向国家争取扩大河南省招生规模,并继续呼吁完善高考制度。
4、建议近期应着重研究解决的事项:(1)建议教育部门牵头对西安与我市教育现状进行对比分析;(2)建议教育部门牵头出台我市教育提质三年行动规划,专岗专人负责两市教育合作规划和发展工作,并提出阶段性教育合作发展目标。(3)建议教育、人社、财政、编办等部门牵头出台我市引进优秀教师政策措施,有计划的提升我市师资教育水平。
下面是三门峡市教育局答复:
教育局
三门峡市教育局
关于对政协三门峡市七届三次会议第66号提案的
答 复
张瑞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三门峡—西安教育合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20年,尤其是最近几年,三门峡市各学段大批学生流入陕西及其他省市,究其原因,正如你分析的一样,一是西安市作为省会城市,教育资源丰富,教学质量较高,本地家长为追求高质量的教育将孩子转入陕西;二是陕西作为教育大省、强省,知名高校较多,按照现行的高招录取政策,高水平高校的录取比例较大,同等水平的学生在陕西省上较为满意学校的概率较大,本地家长为追求相对容易考取较为满意的学校将孩子转入陕西。
随着西安建设国家级区域中心城市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西安市户籍政策的进一步放开,学生流入陕西的状况在相当长时期内会依然存在,我们只有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教育工作,完善教育结构,提升师资水平,努力为全市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办好基础教育
扩容教育资源。坚持规划引领,加强学位紧缺区域学校规划建设,扩充学位总量。加快湖滨区、陕州区中小学新建、改扩建步伐,到2020年底主城区规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3所,预计新增中小学学位约15000个,基本解决“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到2020年底,全市新建、改扩建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58所,新增寄宿生学位约11000个。到2020年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之后杜绝大班额。
增加优质资源。引进优质教育品牌落户三门峡,总结“盟校制”工作经验,探索采用“强校+弱校”“名校+新校”“城区+乡镇”等多种形式,支持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发展,快速提升薄弱学校和新办学校的管理、师资、教研等综合水平,使其尽快成为优质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校与省内外重点师范院校及知名中小学校合作,多途径、多形式引进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落实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各项政策,吸引知名教育集团到我市办学。
在普通高中阶段,以普通高考综合改革为引擎,以差异化考评体系为龙头,以完善课程体系、构建智慧课堂、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利用2—3年时间,使全市所有普通高中基本实现“课程多样、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绩效突出”的办学目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定位科学、水平较高、全省知名的特色普通高中,并建成2-3所在全省有崇高声誉的优质学校。
在义务教育阶段,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和《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破解“城市挤”、“农村弱”的困局。到2020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实现“布局合理、资源优化、推进公平、高位均衡”的办学目标。
二、发展职业教育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并完善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龙头、以高职教育为骨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 “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并完成分离转设为“三门峡应用工程学院”,引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支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双高”高职院校,理顺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体制机制,完善高校功能,稳步扩大招生规模。
实施中高一体化发展。以专业为纽带,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和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龙头,打破行政和区域阻隔,探索将全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作为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扩大3+2、五年一贯制培养规模,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发展。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教师交流机制,同时实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特聘岗计划,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职业院校聘用紧缺专业高技能领军人才,加大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制度,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
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将职业教育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适度超前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所需人才,使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同步;将“引教入企”和“引企入校”结合起来,让企业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培养方式等方面有更大的话语权,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对校企合作开展好的企业实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
三、深化教育合作
在《三门峡—西安战略合作框架》内,在前段时期开展师资培训、教育督导、教学教研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交流沟通,引进西安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探索集团化办学或合作办学模式,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教学研究、学校管理等方面推动两市开展校际间交流与合作,同时推进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与西安市及陕西省教育厅加强协商,探索两市户籍、学籍互认办法,为我市学生能享受陕西省高招政策提供便利。
四、呼吁政策支持
三门峡市学生流入陕西省的重要原因是河南作为教育人口大省,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较少,市教育局将和社会各界一道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建议,进一步完善高招政策,扩大优质高校在河南招生规模。同时,按照《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十三五”规划》,加快高等学校建设步伐,扩大高等教育资源。
感谢你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2019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