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2个

怎么看待《杀死那个石家庄人》被改编为《杀不死的石家庄人》?

夏沙
326个点赞 👍

战国时期,有一奇人,名为聂政。聂政为人侠义,因为除害杀了人,来到齐国避祸,以屠宰为业。

当时,韩国大臣严仲子也国相侠累(名傀,也称韩傀)结下仇怨。严仲子四方寻找游侠,希望能找到为他除掉侠累的人。来到齐国,听说聂政之名,多次登门拜访,并亲自为聂政的老母亲敬酒。聂政当然明白严仲子之意。但聂政表示:我的老母亲是我的软肋,我现在屈身菜市当个屠夫,即是为了奉养我老母亲。你去吧。

后来,聂政母亲去世。聂政守孝三年,遂登门拜访严仲子,说:我现在没有软肋了。士为知己者死,你告诉我你想要我拖谁一起死吧。

于是,聂政便这样孤身一身,来到韩国朝都阳翟(今日禹州)刺杀韩傀。



聂政到了韩国都城,大摇大摆地进了相国府。韩傀坐在堂前,身边全是荷枪实弹的护卫。韩傀问:来者何人?聂政忽然唱起歌来。只听见他唱:

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唱至最后“景观”一句,聂政转成嘶吼,伴随着“Ahhh~”的呼喊声,忽然飞身持剑向韩傀扑去。左右原沉醉于他的歌声,忽然见此情景,应对不急,就这样,聂政杀死了那个韩国人。




庭上大乱。聂政刺死韩傀后,又击杀了数十人。最终寡不敌众,在自尽之前,用剑自毁了面容,并自剜双眼,剖开肚皮,让肝肠流了一地,如此壮烈赴死。



太史公著《史记·刺客列传》里,把聂政和曹沫、专诸、豫让、荆轲并成为五大刺客。但实际上,曹沫是在会饮中“下犯上”,仅是劫持;豫让、荆轲是行刺失败,图穷匕见的专诸有赖公子光的设局,仅聂政一人,是仅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史诗般的刺杀。在千年一问的郑问老师画作里,聂政背身走进韩王大堂的那一画面,也是最为震撼之景。

后世传诵聂政之事迹者络绎不绝。不知从何时起,便有古琴曲《聂政刺韩王曲》开始流传。此曲纷披灿烂,戈矛纵横,透露着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以琴音讲述了聂政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三国时期名士蔡邕在《琴操》中指出,聂政早年游侠期间,山中遇到仙人,向其学得此曲,最后便是以此曲来接近韩王,将其杀死——我们在前面描述的那一段,聂政于韩王堂上高歌的场面,即蔡邕的考据。



《聂政刺韩王曲》此曲有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即《广陵散》。魏晋时期,名士嵇康最擅长演奏此曲。嵇康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但不愿为司马家效命,包括司马昭、钟会等巨头亲自来邀,他都断然拒绝,后躲到深山之中,即为“竹林七贤”之首。

后,嵇康蒙冤下狱,司马昭以“孔子戮少正卯”的春秋案例(注:现在很多资本主义走狗都以为,判例法是英美法律体系,殊不知从周代开始,中国已有判例法了,呵呵呵),予以嵇康死刑。行刑那天,嵇康在刑场上要来一把古琴,再次唱出那首千古绝唱:

如此生活30年

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

淹没心底的景观

唱到此处,弦断,嵇康大吼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随后被处斩于洛阳东市,时年四十岁。

嵇康有一好友,名为阮籍,亦是“竹林七贤”之一。其父阮瑀在曹操底下当官,也同为“建安七子”。阮籍子承父业,但适逢之人由曹家变成了司马家。好友嵇康身死,阮籍带酒带琴吊唁。此时,司马家说,阮籍啊,现在朝廷打算封你为步兵校尉,每个月可以多领五百担。我知道你不缺这五百担,但,你看着办吧,最好自己打个报告申请一下。对了,你的朋友的那首《聂政刺韩王曲》,你也很会唱的,你唱得很好听,以后不要再唱了,懂吗。

阮籍沉咛了一下,幽幽地唱了起来:

翻天覆地二十年

奋进的……


发布于 2023-07-28 21:21・IP 属地广东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邹小樱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