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统战价值,还是得靠自己拼出来。
这次蒋凡回归,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当初舆论闹那么大,阿里也坚持保他?
因为他有用,真的有价值!
根据阿里的财报公布,2023年一季度,阿里巴巴国际业务营收同比增速近30%,位列六大业务集团之首。
其中国际零售收入同比增长41%,连续3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整体营收,达到185.41亿元,占阿里巴巴集团总营收(2082亿元)的9%
这个数字,与阿里云云业务收入(185.82亿元)基本持平,仅次于淘天集团。

海外业绩大幅增长,蒋凡作为老大,自要记头功。
小三事件爆发后,蒋凡从集团最核心的淘天部门下课,被“发配边疆”,去开拓海外业务。
和一般的阿里高管不同,蒋凡在业务上比较接地气,从上任起就直接到市场考察。
通过第一线的数据反馈,调整组织架构、经营策略,同时在战略方向进行梳理。
“跨境+本地化”,是蒋凡给阿里的核心路径。
所谓跨境,是依托中国制造业供应链,进行跨境零售,通俗点说就是“立足中国,放眼全球”。
所谓“本地化”,就是放弃阿里那套模式,因地制宜,重用本土人才。
这套战略模式,目前效果明显,但这是建立在以前实在太拉的基础上,后面会怎样,就很不好说了。
目前国内的电商已经从蓝海变成是红海,从抢增量变成抢存量,再加上无法预测的监管政策,阿里在国内的处境并不好。
无论是为了统战价值还是企业发展,都必须扩大海外市场。
蒋凡的确做出了成绩,但他面对的挑战和困难依旧很多,解决起来并不容易。
在短视频和直播领域牢牢坐庄的TikTok,依靠流量优势,在东南亚一路攻城略地。
凭借抖音在国内电商的经验,TikTok的电商之路很顺利,订单量和GMV的增长都非常强劲,充满想象空间,蒋凡应对起来恐怕很吃力。
拼多多海外版Temu,在北美市场正做得风生水起,又向欧洲和东南亚进军,发展势头同样强劲。
阿里的老对手腾讯,也各种扶持海外平台,很多投资甚至不求赚钱,只为拖住阿里节奏。
对于蒋凡来说,海外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战场,每一步都会走得步履维艰。
未来究竟如何,现在还很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