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核弹扔哪并不是奥本海默有权决定的。他就一核弹制造厂负责人,哪有权力决定核弹扔哪。
第二,不管历史发明家们如何花样翻新,他们都无法否认一点:二战之后,不管在实验中炸了多少核弹、也不管美苏争霸造了几千几万颗核弹,第三颗用于实战的核弹都一直没有出现。
事实上,根本不可能“在不产生大量伤亡的情况下逼日本投降”。
自从1944年6月“马里亚纳打火鸡The Great Marianas Turkey Shoot”之后,日本人就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那怎么办?投降?减少伤亡?
不可能。
日本天皇、军部的决定是,没有能作战的飞行员,就把飞机当成“人操炸弹”,填满炸药直接撞上去!
现在你们喜欢的JK妹妹,知道当年的用法是什么吗?
给她们发一根竹竿,另一头是一颗反坦克雷。等美军登陆了,就让她们找机会冲上去,用竹竿捅坦克。捅完坦克就完蛋了,JK妹妹大概还能找到一只破靴子,运气好上面还能带一截小腿骨。
就这样,这场必输的战斗又打了一年多;其中,美军在登陆硫磺岛和冲绳时都遭遇了血战。
美国自己的估计是,彻底打垮日本、赢下这场战争,仅美国自己,就需要再死一百万大兵。
至于日本人……日本人还能算人吗?
现在历史发明家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动不动“一亿玉碎不可能”——那,碎一千万可能不可能?碎500万呢?
事实上,美国人早急眼了。
所以45年3月,李梅使用凝固汽油弹轰炸了东京,把整个东京夷为平地,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这是日本政府反复美化过的数字;真实死亡数字已经成为历史之谜了。








这就是著名的“李梅烧烤”……哦不,东京大轰炸。
事实上,美军在马里亚纳之战后就可以对日本本土狂轰滥炸了。他们也毫不客气的持续轰炸了11个月,炸遍了日本的98座城市。
期间,美军共出动B一29轰炸机3.3万架次,投弹16万吨,炸死23万人,炸伤35万人,全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1600架飞机被摧毁,1650艘船舰被击沉击伤。东京是受常规炸弹破坏最严重的城市,也是世界上受常规轰炸死亡最多的城市。仅1945年的三次轰炸就死亡14万人,焚毁全城50%以上的房屋,使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这样够用吗?
不够!
就是在这样的态势下,美国做出了一个判断:“占领日本本土、彻底打垮日本”需要付出的代价是,100万士兵的生命。
死人太多了。怎么办?
美国人做出了一个狠毒的决定,就是在45年9月,用化学药品毁掉整个日本的农田。
如此一来,日本人田里没有收成、外部货运通道被封锁,就会在一到两年内全部饿死。
一亿玉碎?
让你们碎两亿!
但,哪怕打成了这样,天皇以及日本军部仍然硬气的很。
他们知道这场仗已经输了;但,可以投降,却不可能无条件投降。
具体来说就是拒绝占领本土,必须保留天皇、拒绝审判战犯,诸如此类。
美国人能答应?中国人能答应?
那怎么办?
就饿死丫小日本两亿人看看?
和现在的历史发明家一样,美国人也寄希望于苏联。
不管是现在解密的情报还是当年美国人公开/半公开的言论,都有“让苏联参战”“多死一个苏联人,就少死一个美国人”之类说法。
但苏联不参战。
事实上,为了换取苏联参战,美国人甚至把中国人都给卖了。
他们和苏联在雅尔塔开了个秘密会议,把中国的大连、南满铁路、中东铁路等卖给苏联:
苏联所提对日作战的条件,有一个变化的过程。1943年10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对美国国务卿赫尔说,苏联对日作战“完全不需要你们要求”“也没有附带条件”。在一个月后的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提出希望战后在远东获得一个不冻港。1944年10月,在德国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斯大林对来访的丘吉尔说,美国除了增加援苏物资外,还要“阐明俄国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方面”。①到了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终于摊牌,声称要“收回日俄战争时日本从我国夺取的东西”。
在会谈中,斯大林首先要求日本在战后归还库页岛南部与千岛群岛,罗斯福表示“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困难的”。紧接着,斯大林说到远东不冻港(指大连)问题,罗斯福说“他还没有机会同蒋介石元帅讨论此事,因此,他不能代中国人讲话。”但他又说,“俄国要获得这个港口的使用权由两个办法:(1)干脆向中国人租借;(2)使大连成为某种形式的国际委员会管理下的自由港”,而“他赞同后一种办法”。这意味着,罗斯福代替中国选择了一个战后管理大连的方案。
随后,斯大林要求在战后继续使用南满铁路、中东铁路,罗斯福说,“虽然他还没有同蒋介石元帅谈这个问题,但是又有两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通过租借,由苏联直接经营管理;(2)置于由一个中国人和一个俄国人组成的委员会管理之下。”日俄战争后,沙俄被迫将南满铁路让与日本;“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又将与中国共同经营的中东铁路路权售于伪满洲国,此时苏联要求在战后恢复使用两条铁路,竟获美国同意。通过雅尔塔密约,后一方案成为现实。
斯大林还向罗斯福解释了提出以上条件的原因,“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他和莫洛托夫就难于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他们清楚地理解到,对德作战是由于德国威胁到苏联本身的生存,但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俄国要同一个同它没有重大纠纷的国家作战。”但是,“如果这些政治条件能得到满足,人民就会理解这是涉及到国家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将这项决定向最高苏维埃解释。”
对于这些条件,罗斯福并不反对,他说自己“还没有机会同蒋介石元帅会谈,同时,他觉得同中国人讲话的困难之一是,同他们讲的任何事情二十四小时内全世界就都会知道。”言下之意,以上侵害中国主权的约定,无需在此时通知中国。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他认为现在还没有必要同中国人去讲,而且他可以担保最高苏维埃会保密的。”他希望,“能由三大国书面写下同意提出的这些条件。”罗斯福当即表示,“这可以办到。”②
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在最后签订的雅尔塔密约中,还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恢复”。虽然在美国要求下,密约中被加上“有关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铁路的协定尚需征得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但随后又写明“根据斯大林元帅的提议,美国总统将采取步骤以取得该项同意”,且“三大国首脑同意,苏联的这些要求须在日本被击溃后,毫无问题地予以实现。”——很显然,在这里中国的同意权变得微不足道。
至于对中国保密的理由,一方面是出于军事原因,防止日本获得情报后先发制人,对苏联兵力薄弱的远东地区发动攻势。另一方面则是政治原因,一旦苏联出兵的条件为中国所知,蒋介石一定会极力反对,使密约无法落实。
给了这么多优惠,苏联人终于同意,在欧洲战场能够抽调兵力之后,“尽快”对日作战;这个时间的最后期限是“德国投降90天内”,也就是最后期限是1945年8月8日。
请记住这个日期。
总之,在这个基础上,中英美三国在1945年7月26日联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日本表示,这个公告没有苏联签名,因此不予接受。
亦有说法称,因为此时原子弹研究成功,因此美国没有把苏联列在波茨坦公告中,使得苏联颇为不满,因此推三阻四不肯参战。
总之,事实就是,苏联人虽然答应对日参战、且欧洲战场进展顺利;但他们始终不肯参战。
“让苏联参战”“多死一个苏联人,就少死一个美国人”等言论就是来自这个时期。
甚至,直到1945年7月28日,苏联和日本还在频繁接触。他们甚至在宴会上公开让日本宣读电报内容!
7月28日下午10时15分在波茨坦无忧宫举行的第一次夜间会议席上,斯大林首先宣布了一项声明。他说:“俄国代表团曾经接到日本一项建议……”接着,俄国译员就代斯大林宣读了驻莫斯科的日本大使佐藤的电报,它的要点是:“日本政府准备派近卫公爵来莫斯科,他的使命是要求苏联政府进行调停,……结束这次战争。近卫公爵对天皇陛下的特别嘱咐,通知苏联政府,希望避免战争中双方军队更多的牺牲,完全是天皇陛下的愿望……"
在译员读完日本致苏联的电报以后,斯大林接着宣称,这个电报除了比以前的建议更加明确以外,并没有什么新内容;这个电报所要得到的答复将比上一次更加明确。我将拒绝它。
我想大家都不是幼儿园小朋友了。这种严肃外交场合,一举一动都是故意放出来、供人深度解读的;而且,斯大林的这个表态也足够明确了:
1、这个电报“比以前的建议更加明确”
2、这个电报“没有什么新内容”
3、因此,拒绝。
懂了吗?
第一,苏联并不反对“调停”;
第二,调停的前提条件是“有新内容”,否则将被拒绝。
显然,日本人如果给出了更有诱惑力的条件,那么他们就会“调停”。
至于现在嘛……仅仅是能让苏联给日本提供一个渠道,通过这个渠道告知全世界存在“日本有意请苏联介入调停”这件事,且苏联也乐意调停,只是双方尚未谈妥而已。
你看得出苏联有半点参战的意思吗?
如果你是日本人,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
如果你是当时的美国人呢?接下来打算怎么做?自己再死50~100万人?把日本人饿死两亿完事?
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呢?你有能力……仅仅是收复日占区吗?
看到了吗?奇货可居!
平心而论,如果我们在苏联这个位置上,也一定要狠狠割上一刀!
雅尔塔那点肉腥味?那只能勾起我的馋虫!
这,恰恰是日本人敢于坚持、敢于一亿玉碎的底气所在。
——败是败定了;但具体怎么投降……这不还有大把的谈判空间嘛!
好了,请根据以上情况,自己推演一下后续发展。
很显然,接下来,最光明处说,可能是:
1、日本坚决抵抗,直到美国扛不住伤亡
2、美国死亡10万~20万人、给日本造成100万以上伤亡后,知难而退
3、中国不得不付出更大代价,以换取日军撤离日占区——雅尔塔只是开胃菜,大的还在后面呢。
而阴暗一些的话……苏联甚至可以趁机给日本一些资助(毕竟双方只隔了窄窄一道海峡),起码是可以在美国搞出大饥荒之后,给一些“人道主义救助”……
你看,美方负责得罪人,苏联拿出一些粮食就能收获一个铁杆小弟,何乐而不为呢?
然后,把中国东北-东南一线沿海地带来一个三方共管——反正中国人又没有能力拿回来——然后苏联得到了东北,日本体面投降,美国拿到东南,岂不美哉?
当然,历史不容假设。你就当这是无端胡扯好了。
总之,1945年8月6日,美国用原子弹攻击了广岛。
之所以选择广岛,是因为当时日本稍微像点样子的城市都被“战略轰炸”炸成了焦土。
到了这种时候,日本人竟然还有幻想;加上原子弹威力超乎想象,炸坏了通讯设备,使得日本政府没有得到这种炸弹的详细效果数据——于是,他们决定……继续顽抗!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之后出兵中国东北(然后趁机抢走了大量的矿山设备,抢劫强奸大量中国平民,甚至为抢劫杀死了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冬生)。
日本仍然没有反应。
1945年8月9日,美国用原子弹攻击了长崎。
至此,日本终于同意无条件投降。
很显然,当时根本不存在“不产生大量伤亡”的可能。事实上,大量的伤亡早已产生、而且早就比原子弹轰炸更为严重了。
如果没有原子弹,那么可想而知,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大的——后来在越南就用了。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的同时,也造成越南下一代无数的畸形儿。
很显然,这并不能逼日本人投降。连越南人都吓不倒,何况当时早就魔怔了的日本。
我早就剖析过,事实就是,哪怕你真的制造大饥荒、饿死了一亿日本人,天皇都不会眨眨眼。
死一亿日本人,和天皇有什么关系?
原子弹之所以能逼迫天皇投降,绝不是它的杀伤力。不然杀伤力更强的李梅烧烤早就迫使日本投降了。
原子弹的说服力,来自这样的报告:
广岛原子弹当量2万吨,破坏效果是:在6.4平方千米(半径1.43千米)范围内,所有建筑物被摧毁,机器设备破坏严重;在面积12平方千米(半径1.95千米)范围内,81%建筑物被毁;市区42平方千米(半径3.66千米)内81座桥梁有三分之一被破坏。广岛市24.5万人死亡7.1万人,伤残6.8万人。

8月9日核爆之前,长崎在之前的一年内遭受过5次小规模的空袭,136架飞机扔下270吨高爆炸弹、53吨燃烧弹和20吨破片弹,共摧毁了276座居民楼和21座工业建筑。当核弹投下时,城市基本上还是完整的。由于大部分破坏都集中于浦上川峡谷,因此总的效果比广岛差很多。另外,并没有发生火风暴;实际上,风向的转变还抑制了火势的蔓延。超过80%的医院和医疗学校位于爆心3000英尺内。因此,医疗人员和设施受到的打击很严重,但情况看起来还是比广岛好一些,到11月1日已有120名医生在职,大概是空袭前的一半。起爆点3000英尺内的钢筋混凝土建筑,虽然还立着,但也已被火焰烧毁;木质建筑则完全被冲击波和大火摧毁。这些建筑内的死亡率高达75%-80%。
公共设施同样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煤气厂全都被摧毁了,估计要几个月的时间修复。尽管基础的供水没有受影响,但居民区的管线依然破裂了数千处,跨越桥梁的主管线也有损伤。在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供电系统被有效地切断了,但在其他地区,电力供应几乎立即恢复了。交通方面,船运几乎没有受影响。有轨电车业务由于电力供应中断以及车辆的损毁而暂停了。长崎位于铁路线的终端,破坏主要集中于铁轨和铁路桥。由于枕木被引燃,因此5000-7500英寸范围内的铁轨间断地扭曲变形,需要彻底更换。铁路站被冲击波和大火彻底摧毁,信号系统也严重受损。

一英里外,整排的钢结构厂房的表面也被全部吹飞,只剩下扭曲的骨架。抗冲击波的物体,比如电线杆也向爆心外方向倾斜;周围的山上,很大一片树被吹倒。

由于城市群山环绕,因此有一半以上的住宅免收严重损伤。8月1日,城市中共有52000座住宅,14146座即27.2%被完全摧毁(其中11494座被烧毁);5441座即10.5%被半毁;剩余很多建筑都只受表面损伤。558座非住宅建筑中,几乎60%的天花板被摧毁或是结构受损,只有12%未受损。
占城市工业产出90%以上的四家工厂中,只有三菱造船厂离爆炸足够远没有严重受损,其他三家都破坏严重。兵工厂和钢铁厂在主要受灾区域内。官方估计前者58%失效,后者78%失效,总共被摧毁了50%。三菱电机公司在爆炸范围边缘,结构受损约10%。
佐世保海军军区的指挥官是这样描述工业设施的受损情况的:
“(三菱兵工厂)除了在隧道内和半地下的工场,御桥和茂里町的工厂由于塌陷被完全摧毁了。这些工厂内部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受损严重——天花板塌陷,各种设备都被摧毁了。御桥工厂的铸造和锻造车间被火焚毁,茂里町的也几乎被烧毁。两家工厂合起来,60%的机器都受损了。御桥工厂大约有80%-90%的机器可重新使用;而茂里町的则只有40%-50%。”

对于三菱钢铁厂:
“厂房的结构(有些不是轻钢骨架结构)严重受损,屋顶和墙壁的板子被吹飞。骨架扭曲弯折或是倒塌,几座建筑起火。工厂里的所有建筑现在几乎都不可再使用。不过,有近70%的机器可以修理。”
总得来说,对工厂内的机器和其他设施的伤害小于对建筑本身的伤害。虽然有些机器被冲击波掀翻了,但基本上所有严重损伤都是由建筑的废墟造成的。
因此,机器损伤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外部建筑的结构。在木结构建筑中,95%的机器严重受损,但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中,只有1/4到1/3的机器受严重影响。火灾给木结构车间里的机器造成了很多伤害(特别是在起爆点7000英尺内)。一些钢筋混凝土建筑中,倒塌的墙和屋顶也砸坏了机器。

以上,才是日本天皇看到的、有说服力的报告。
广岛的情况,天皇没看到;在他身边发生的、李梅烧烤(东京大轰炸)的惨剧,死亡至少10万人,远比原子弹恐怖,也比照片和文字报告更惨烈——但,这对他没有说服力。
说服力来自何处,各位读者不妨自己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