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恰相反,电影没拍的故事更精彩:
1945年4月15日,
纳粹德国海军U-234号大型潜艇从挪威起航,执行一项关乎二战走向的绝密任务:
给日本运送549公斤氧化铀、德国的核弹研究资料,以及V-2导弹的原型和设计图纸。
希特勒的意思,大家应该懂了:
让太君手搓洲际核弹道导弹,打击美国。
这可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日本是最早开展核武器研究的国家之一,
日本核物理学家仁科芳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日本核研究计划。奥斯卡·克莱因(Oskar Klein)与他提出克莱茵-仁科方程式。仁科芳雄曾在宇宙线中侦测到μ子,他也发现铀237同位素,是铀分裂的研究先驱。
只是,太君们在核原料获取上被美国人卡了脖子。
懂事的德国,此前就用跨洋潜艇给日本送过几次核原料,但都被盟军拦截。
最后一把梭哈全装上U—234号潜艇,
但这次的艇长更识趣,
他直接润去了美国军港普利茅茨。
这549公斤氧化铀,属于是给奥本海默雪中送炭,被做成了第一枚铀弹。
希特勒给天皇送的氧化铀,最终被打包进一枚叫“小男孩”的炸弹里,物归原主。
然后,大家都知道,广岛人民铀辐同享。
所以原子弹的威力,太君不可能不清楚。
从美军这边来看,更绝:
美军早在原子弹研发期间,就在同步研制一种“仿真核弹”:
这种仿真核弹的外形,和未来丢在长崎的原子弹“胖子”大同小异。
根据美军看图命名的老传统,
该计划也被称为“南瓜炸弹”(Pumpkin bomb)

南瓜炸弹拥有和原子弹实物同样的空气动力学外形,甚至为了模仿核心重量,还会填充同比例的水泥在弹体内部。
这种“fake核弹”,一共用了486枚

执行该任务的,美军第509航空大队,也就是之后执行对日核轰炸的机队。
其中,广岛是最舒服的,
因为制定轰炸计划的李梅(火烧东京那位)
生怕广岛的人都被这洋玩意吓跑了,
恁是连一颗fake炸弹都没往那丢。
这种炸弹的伤害性不大,但是侮辱性极强
尽管每枚炸弹重达5吨,但486枚加起来也只“砸死”400余名日本人。
从1945年5月24日开始,美军运用“南瓜炸弹”模拟轰炸各个日本城市。
东京的天皇皇居,是重点关照对象:
在7月底的一次轰炸训练中,
一枚南瓜炸弹完美命中皇居围墙,
坏消息,是假的,没炸。
好消息,天皇信了,以为美国人吓唬他呢,然后成功招核。
再补充一个,
在广岛丢下小男孩的“诺拉盖伊号”B-29,
其实先在广岛丢下了三台观测设备:
这三台设备是送给日本核物理学家、有着“奥本海默桑”之称的仁科芳雄的礼物。
仁科芳雄,正是领导日本原子弹研制的关键人物。
美国人希望这兄弟收到广岛的观测设备后,能够一五一十的跟天皇解释,广岛究竟发生了什么。
至于天皇当时有没有听,听没听进去,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再来质疑奥本海默的抉择?
那么我告诉你,这486颗“南瓜炸弹”,
由奥本海默领导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设计。
他要是想“吓唬吓唬日本人”,
又何必造一堆fake bomb往天皇脸上糊?
剧透:
这里是盐选专栏《文明的疤痕》中未上架内容的部分资料碎片,半夜草草整理而成。
上半篇:《天火焚城 东京大轰炸始末》已经更新,下半篇《烈日灼心 日本核爆秘闻》正在创作ing,欢迎各位尊贵的盐选会员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