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中央就提出了要在21个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当时还只是说要推进改造没有说具体怎么改。
这次国产会通过的这个《指导意见》算是给到底怎么改定下了基调,总体原则应该还是在原有主体上维修改造为主,拆迁为辅。
“会议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大改造目的: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在目前经济形势之下其实最重要的目的是扩大内需,还是想通过基建来拉动经济,只是这个基建从修路、修高铁换成了城中村改造,个人觉得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多渠道筹措改造资金,高效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并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好。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单纯改造来说城中村改造主要包含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来老居民的住宅和街道,这里面涉及到权属问题、安全问题、合规问题等一堆麻烦事是最难改造的,拆迁已经是最简单的方法了。
如果以不拆迁的方式改造投入和产出的平衡是很难做的,再让民间资本参与和保障房建设结合就是难上加难。比如说之前万科的万村计划,通过和村民签订长期租赁合同,万科拿到长期租赁权然后投入资金进行装修改造,再提升租金价格对外出租,其实回报率不高,不算挣钱业务而且还只能在北上广深几个租金价格贵的特大城市才有可能开展,最后还是被叫停了,因为提升了租金价格,舆论不好听。
第二部分是市区的原有的厂房、工业园极其附属的宿舍等生活区,这部分产权相对简单一些,也是这两年各地改造最多的,主要是改造成特色商业、文创园区、办公、长租公寓、民宿酒店、众创空间、景点等用途,目前来说上海这块的改造算全国做的最好的城市,也有很多企业参与投资改造。
无论是那种改造,只要不是拆迁最终扩大内需的作用和价值都不会很大,基本上就是装修的投入,平均一平米的投资很难超过2000元,对经济的带动有限,如果是拆迁式改造不算赔偿款所带来的消费,就单纯是拆迁和后续房屋的修建和装修一平米的投资会超过2万元(拆一平米可以修5平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