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狐给知友带来深度观点:
汽车车胎有泥被城管锁住教育,贵州这个县的执法标准清晰吗
尽管车主最后没有受罚,但对城管的锁车之举,大部分声音表示难以理解。有网友调侃说,“鞋底有灰尘会不会被抓?”
从江县城管局说有规定不许带泥上路,但我在网上检索了好久,都没找到当地具体是怎么规定的。从江县所属的黔南州,也没搜到禁止带泥上路的规定。
贵州省倒是有类似的规定。根据《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市区行驶的车辆应当保持外观整洁。
不过,这条规定也没说不允许小车带泥上路,明确禁止带泥上路的对象是施工运输车。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渣土车、运输车之类,本身就常出入于工地等环境,如果带泥上路,所到之处肯定都是泥巴印迹。

从江县城管局的工作人员称,这辆被锁的小车是从工地开出来的,带了很多泥巴,“搞得一条路都是(泥巴)”。
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情况来看,车身和车胎的确带了部分泥。工作人员提供给媒体的图片显示,小车在路上留下了一道泥巴印迹,最后执法人员委托高铁站环卫工人对脏污路面进行了清理。
这么一看,执法人员锁车,好像也有点道理。毕竟小车是从工地开出来,车轮上的泥巴比较厚的话,有必要清洗干净。不然,留下的哪怕只是浅浅的一道痕迹,也会破坏道路的整洁,增加环卫人员的清洗负担。
不过,尽管当地相关部门做出了上述解释,网上还是批评声一片。主要刺激点还是工作人员说的那句“轮胎带泥不让上路”。
要知道,在南方多雨的季节,像这样车身带点泥的情况太多了。如果只要带泥就不允许上路的话,估计车主都没法开车出门了。
如果不是一刀切地禁止,从江县城管局就有必要说清楚,什么样的情况算带泥上路,比如轮胎或车辆其他部位,面积多少就算带泥之类。如果对带泥上路进行处罚,有没有明确的依据等等。
这真不能怪网友要求太严格,毕竟过往类似的案例太多了。

比如之前云南巧家县禁止脏车入城,就因为对脏车的认定标准非常模糊,人们担心执法者的自由裁量空间过大,有意无意把它当成创收的手段,从而加重车主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更有甚者,2018年在云南文山,有位车主因为带泥上路被罚3000元,后来舆论关注后,当地改罚600元。
回到从江县这事上来,人们担心的是,这辆山东牌照小车的车主没有被罚款,并不意味着因类似情况被锁车的车主,不会被罚款。
还有人提到,如果城市道路很脏,私家车的车轮也很难保持干净。这个时候锁车主的轮胎,罚车主的钱,公平吗?
既然贵州省的相关条例,没有明确禁止私家车带泥上路,有关部门在日常执法时,就得严守边界,不能随意扩大应用范围。
条例在制定之初,起草者不可能考虑不到小车也会有弄脏路面的时候,但还是没有将其纳入禁止的范围,或者也是担心,这会成为一道可松可紧的口子,对维护市容不一定起多大的作用,但可能会让执法趋于无序,让车主陷入混乱,不知道自己的车算不算脏,车上的泥巴算不算多,会不会在上个路口顺利通过检查,在下个路口就被锁车了。
再说,那些对“脏车”网开一面的城市,也没有脏到哪里去。与其怪视频发布者断章取义,当地城管部门还是好好反思其管理方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