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同样做平台业务的互联网从业者,
通过快手这几年在直播带岗领域的尝试,
我有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和大家简单扯扯:
1、短视频吞噬一切之后,需要在用户量-时间的维度之上再找下一个核心指标
回头看过去这几年整个TMT行业的发展,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那我想应该是:
短视频吞噬一切
在这种吞噬背后,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
而我们去评判平台级企业价值的时候,所选取的核心指标也经历了变化,
从用户的重量到用户的时长


看QM的数字,无论是用户重量,还是用户的时长/视频频率,其实都已经到顶;
那么在这么个天花板已到的情况下,平台的核心考量指标又一次出现变化;
大家开始着重关注平台们的……
匹配“交易”的能力
2、交易和匹配某种程度上也是平台级公司在网络效应上的最佳体现
电商可能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关于“匹配交易”的实例体现;
中国的电商行业也确实卷到了极致,传统的货架电商到最近几年热门的直播电商;
而在狭义的实物“商品”之外,无数平台也在尝试非实物的“交易”;
为什么今年这么多平台都要去卷美团去做本地生活?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交易平台的两端是买方和卖方,能够形成平台就一定有具备解决“鸡生蛋蛋生鸡”问题的能力。
而在诸多的非实物交易品类中,招聘领域其实一直都存在巨大的机会……
这一点看BOSS的股价和早年的51、中华英才网、智联,
甚至是当年的58/赶集,其实都能找到例证。
3、平台能做的是提升匹配效率、流量分配和更好的“工具”
作为一家底子里是内容消费的平台,现在需要深入到具体行业做交易的匹配,其实挑战是巨大的;
当天快手活动,快聘业务负责人也有同样的感觉:

好在快手是以算法起家,并且在直播电商领域一直在强调的就是“信任”;
这些能力当然可以在招聘这个细分赛道复用……
与此同时,平台方既然决定深挖这个方向,那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
- 提升匹配效率:内容和用户、内容和招聘方、匹配算法、与平台大盘用户差异化的标签等;
- 更好的流量分配:公域流量再划分、更多的流量扶持、分级分类的流量评定准则等;
- 更好的“工具”与“服务”:与常规直播间不同的直播间功能、更复杂的后台统计功能等;

而所有这些事情其实对于用户的体感而言都是“隐性”的,
这就更需要平台方有一个相对坚定且明确的目标做指引。
4、直播招聘可能不局限在“蓝领”
这一点其实是前几天看《平台工人》丨青山资本2023年中消费报告的感触;
现在在常见的话语体系里,大家提及直播招聘往往直接想到的就是狭义上的“蓝领”;
诚然目前阶段确实蓝领工人占了线上直播招聘的比较大的比例,
但在当下的中国就业市场中,其实符合“平台工人”定义的就业人群有超过2亿;
常见的比如这些:

其实这类“平台工人”就是新时代的具有更广泛意义上的“蓝领”;
在目前我国青少年失业率较高的大背景下,直播招聘能够发挥的领域和场景还有很多。
5、具体到快手的角度,把资源投到这个业务上能获得什么?
一个
目标明确且可以持续深挖的
带来更广泛社会意义的
新业务方向
不要小看这几个字,在当前大环境下,对于任何一家具备体量的平台级公司
在原有业务发展基本到顶的前提下,有这样一个“业务”其实已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