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乘客眼中的“轻度/中度/重度颠簸”
和行业技术标准中的“轻度/中度/重度颠簸”
差距基本上和
普通人眼中的轻中重伤
法医学上的轻中重伤
是一样大的……
说到颠簸,有一次坐奥凯从南昌回南宁的经历印象深刻,当时是经停凯里(有直达,非要选这个航班一是因为便宜,二是能多打卡一个机场干嘛不去)
前半程南昌到凯里很搞笑,爬到大概FL240-250高度之后就不再大幅度上高了,但是这个高度一直有轻微颠簸,导致飞机全程地速维持在350节上下,也就是只能保持颠簸速度一直慢慢飞,因此客舱服务一直没开始,客舱灯光也一直没调亮,我当时还没吃晚饭,本来期待着恰航食的,结果因为颠簸压根没发餐……
更抽象的是可能是被管制压了,哪怕明显飞机一直在有气流的高度飞,但是整个这一航段始终没上高度,一直保持着颠簸速度从南昌一路晃到了凯里,我都能想象到座舱里机组什么表情……
最后导致这一航段在正点起飞的情况下轻微延误5分钟,然后机组在凯里-南宁航段直接上高280之后开始飙飞机狂追延误,用了50分钟就飙完了计划一个半小时的航段,硬生生把延误5分钟赶成了早到半小时……
可能因为是夜间航班,吴圩又是很多西南方向航班的终点站,落地就没有后续航段了,机组也赶着早点下班罢(
当时在平板上写的飞行笔记,飞行数据是靠航旅纵横的GPS测高和测速功能记录的,飞完第二天再看FR24数据复盘修正。现在基本上已经成习惯了,每次飞行中途和飞完都会复盘飞行数据,也对一下自己飞过了什么地标什么航点,好把飞行中看到拍到的景物对上号。




编辑于 2023-07-29 11:47・IP 属地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