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这些担忧的恐惧程度,大体上符合数学中的期望公式:
期望值=发生概率*事情的严重程度
一件事情发生与否,应该看的是概率,而不是期望值。这是人们常见的思维误区。如果你近期有乘坐飞机出行的需求,你还是可以放心大胆去乘坐的。
举个说明:假设汽车出事儿的概率是5%,致死率是20%,那么期望值就是两者相乘等于1%。飞机出事儿的概率是0.5%,致死率是100%,期望值是两者相乘等于0.5%。结果就是汽车出事儿的概率和期望值比飞机要大。
如果以上期望值和概率的说法仍旧无法改善你的「恐飞症」,你因此而出现了比较多的回避行为,而且谈到坐飞机就有心慌、气短、胸闷、头晕、晕厥感甚至濒死感等体验,那可能就符合了「飞行恐惧症」的标准,若是不影响你的正常出行,比如可以选择骑车或高铁等交通工具,那可以不做处理。如果你的工作性质要求高频率地乘坐飞机,那就需要进行系统脱敏治疗,治疗师会根据你的核心恐惧来设计分级暴露,逐渐脱敏。严重的话,可以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比如帕罗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以及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
我有个患者就是「乘坐飞机恐惧症」,她做外贸,疫情前需要频繁乘坐飞机出国谈生意,后来就是遭遇过一次严重的颠簸后患上了恐惧症,坐飞机前就会紧张无比,每次都想象飞机失事的画面,还伴随心慌、胸闷、气短、呼气不畅等交感神经亢进等症状。后来严重到不敢坐飞机,生意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影响。后来在药物和心理治疗的干预下缓解了,目前虽然也有担心,但不至于过于恐慌。

编辑于 2023-07-23 15:26・IP 属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