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二刷了,越琢磨越有意思。
【1】最开始冀州大战,殷寿说“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后来越琢磨这句话越有意思,不信就细品。
你看到什么是由我决定的;
儿子看到什么是由老子决定的;
臣子看到什么是由王决定的;
凡人看到什么是由神仙决定的;
质子们看到什么是由殷寿决定的。

所以后来西伯侯姬昌对自己的傻大儿姬发说“他把你们当傻瓜,他只在乎他自己”,这些天真的热血青年啊,说白了就是战场上被蒙住眼睛的马儿啊!
被蒙蔽的苏全孝听了殷寿的话,自杀了;
被蒙蔽的其他质子们觉得苏全孝是被苏护杀的,冲锋陷阵的还要为兄弟报仇。
他们几乎从不质疑,他们崇拜殷寿,觉得他是大英雄,把他当爹。意志被顺从地扭曲,他们还没有发现【权力】的存在。
甚至,他们不觉得殷寿在对他们行使权力。
姬发甚至很自豪地说“我是殷商王家侍卫姬发”!

东西南北四大伯侯,我忘记是谁说的了“质子当太久了,真把殷寿当亲爹”!
可见殷寿的洗脑功夫,当真是无敌。
西伯侯姬昌入狱的时候对姬发说“你能看见的都是他想让你看见的,你能听到的都是他想让你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耳朵听到的也并非谣言。
“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姬昌殷切地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找回自我,而不是听话认命,不思考,甘心去做跨越火圈的马儿。
最近不是有个流行词叫【祛魅】么,天真的质子们,该对你们一直仰赖的王祛魅了。
他并非是道德完美的。
他心里只有自己。
他不把你们当人。
姬发对于殷寿的感情变化如下:
从极端的个人崇拜到质疑,再到祛魅。
姬发的感情线也是电影的主要脉络。
不得不说,这个思路真的很赞!
对,我有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冀州苏护咋就不朝商了?拥护啥?(东北方言)
而且反对的还是帝乙,为啥?这个时候殷寿还不是纣王。
能不能圆一下?
封神小说说的是纣王昏庸无道,一定要苏护进献女儿苏妲己,苏护回去就不干了,说“永不朝商”。
但很明显,影片中这条线不成立的。
且苏护很决绝,决绝到不顾亲儿子苏全孝的性命。
甚至苏全忠临死前还对妹妹苏妲己(没被狐妖附身)说“记住,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和帝乙有什么深仇大恨?

不会就为凸显殷寿高明的洗脑术以及能征善战吧?
不会就想以此塑造殷寿的个人能力,人格魅力吧?
不会吧,不会吧???
真的很单薄啊,期待第二部把这块填坑。
【2】影片中没有拍妲己如何魅惑殷寿,二人如何奢侈享受,又如何残害忠良、祸国殃民。
“心怀恶念,妖孽自至”我忘记是谁说的这句话了,是比干还是姬昌来着?
【妲己】早晚会出现的,狐妖也早晚会出现,不是狐妖也会是蛇妖再就是马妖,或是什么精比如琵琶精,如果可以剑也能成为剑精。
【妲己】不过是一个载体。
人心中的恶念足够强大,这种力量强大到什么地步呢?能汇聚成型。
在影片中以及整个封神宇宙中,这个型就是妲己,也可以说是狐妖。

你在什么环境,你的心境如何,你脑子里有什么念头,然后你就会遇见那样适配你的人。
仔细想想,是不是如此?
比如一个女孩总是想找一个像长辈一样照顾自己的大叔,然后有一天这样的大叔就出现了......问问那些被PUA洗脑的女孩子。
一个女孩总觉得自己不好看,身材也不好,然后她就会发现只要打开手机,推送给她的都是整容减肥的信息......
一个男的总想一夜暴富,有很多很多钱,然后就可以醉生梦死了。就比如《消失的她》里面的何非,他总会找到一夜暴富的捷径,先赌博后骗白富美。
《三十而已》的王漫妮遇见梁正贤是必然的,没有梁正贤也会是其他的有钱人;同理,梁正贤也如此,他生命中的“王漫妮”很多很多。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就算不会遇到西门庆,也会遇到东门庆,因为她厌倦了自己的婚姻,厌倦了现有的生活。只要内心的欲望不消散,就总会有馋她身子的人出现。
男女都一样,只不过我是女的,习惯性女性视角,举例子也是女的为主。
殷寿当时是什么心境呢?
对于父亲以及长兄的怨恨由来已久,弑父杀兄在他心里上演了千百遍。
可没有人懂他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直到苏妲己出现。
她有着美丽的皮囊,报恩的心,重要的是苏妲己说“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要的是成为全下下的王”。
苏妲己和别人不一样,她能帮助殷寿。
殷寿不是贪图美色的人,是内心的野兽被唤醒,所以他不顾一切地弑父杀兄,然后称王,顺便留下妲己。

当然,还要质疑亲儿子殷郊,以及发妻姜皇后。
【3】接着说说东西南北四大伯侯,以及他们留在朝歌做质子的儿子。
这4对父子关系很有意思,我一一说。
先说主角西伯侯姬昌,和他的二儿子姬发。姬昌动身去朝歌的时候和大儿子伯邑考说姬发该有你这么高了吧,他其实一直惦记着千里之外的二儿子。
姬发和苏全孝的感受一样,离家8年,父亲已经认不出我了。
可他的父亲还是看到了玉环,一眼认出了自己的儿子。他甚至后悔,怎么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殷寿这样的恶人身边。
他伤心自己的儿子被蒙蔽,张口闭口就是我是殷商的王家侍卫。
这样的父亲对于儿子的爱,毫无保留的爱,真好。
当然,他的儿子也爱他,伯邑考愿意用自己的命换他的命。这样的父子情让殷寿嫉妒,甚至有些酸,以及不相信。
所以,他一定要折腾点事,以求证天下的父亲都和自己父亲帝乙一个样。
殷寿的意识形态一直是:
你不杀父,父有一天必杀你。
姬发对于父亲其实是信任的,他能感受到父爱,以及被托底的安全感。
他来朝歌其实是自愿,从小他就知道殷寿是个英雄,他要见一见英雄,他要呆在英雄身边。所以争强好胜的他动了手脚,来到了殷寿身边。
大家还记不记得殷寿,这时候他已经是纣王了,他对质子们说的那番话,必须是教科书级别的洗脑话术!!!
“你们父亲把最宠爱的儿子留在身边,锦衣玉食,等待有一天继承爵位。却把你们丢到千里之外的朝歌,不管死活。”
他蛊惑质子们杀了自己的父亲,他说“你们是我亲手训练的殷商勇士”,他说杀了你们的父亲,他的位置就是你的,没有人再能摆布你们。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话对谁最有冲击力?
是北伯侯的儿子崇应彪,他几乎不假思索地杀了自己的父亲,然后自动升级为北伯侯。

一句话能触动你的情绪,还不是你心里就是那么想的。
你嘴上不说,但潜意识永远不会骗你。
崇应彪一定是北伯侯不受宠的儿子,或者北伯侯没有这个意思,他只是觉得崇应彪适合做质子。但很可惜,自己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那个认知,来到殷寿身边,这个认知就被强化了。

剧中崇应彪的刻画很有意思,他的攻击性很强,打了胜仗之后就开始挑衅姬发,说他和父亲西伯侯一样满身大粪味。
姬发反驳他和北伯侯一样满身禽兽味,然后他就恼羞成怒。
的确,不假思索地杀爹,在儒家文化看来就是禽兽。当然,那个时候还没有儒家文化。
还记得他说“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吗?苏护不朝商,那么苏全孝也一样。相比姬发的傻乎乎、无脑相信殷寿,崇应彪这人其实很懂殷寿,他和殷寿是一类人。
影片最后姬发大战殷寿,殷寿被推下去,崇应彪说什么?他说现在开始所有人都听他的。
他的野心不比殷寿少。
不知道第二部会不会接着刻画下这个人物,还蛮有意思的。
其实我一直好奇他为啥针对姬发,处处挑事呢?说姬发满身大粪味,大殿上先太子刺杀了先王,姬发急中生智杀了先太子,还是崇应彪跳出来挑事说你这是灭族大罪之类的......
是嫉妒姬发的原生家庭还是殷寿的刻意权衡?真正的上位者怎能允许手下团结一心呢?
不知道第二部刻画纣王的时候会不会完善这一点。
接着说说东伯侯姜桓楚,以及他的儿子姜文焕。
东伯侯姜桓楚的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殷寿,也就是姜皇后。

我猜东伯侯送姜文焕来朝歌一定有这样一层考虑——我的儿子才不会受苦、受委屈,他是去姑姑家串门啊。何况姑父有才有能有德,跟这样的人历练几年,长了本事再回来,直接继承我东伯侯的位置。
当然,这是我脑补的,影片没有这段剧情。但我的脑补是有根据的,大家还记得姜文焕在殷寿高压之下的行为吗?
他很抗拒,他不愿意杀了自己的父亲。

情感上他相信自己亲生父亲,相信父亲对自己的爱。殷寿的那套说辞,煽动不了他的情绪。
是自己的父亲迎上了手里的兵器,说“你要活下去”。(怎么想到了《琅琊榜》林帅对小殊的嘱托?)
这是父亲的最后的念想啊,为了这个念想,他也要活下去。
作为东伯侯活下去,作为父亲的意志活下去。
影片最后他放姬发回西岐,这是必然的。
盲猜第二部他的戏份不少,因为他的身份特殊,他也一定是第一个反的。
纣王虽暂时留下他,但能对他全然放心?毫无保留?
拉倒吧,他是姜家的儿子。
在自己的好大儿殷郊说出“请父王传位于我”的时候,他就有了猜忌心,在殷郊带着刀剑闯入摘星阁的时候,姜氏一族已经不存在于殷寿的内心了。

所以,姜皇后必须被妲己杀死;

殷郊这个大儿子必须有悖人伦,必须杀之。
最后说说南伯侯父子,戏份有点少,但足够有冲击力。

儿子鄂顺的反抗最为鲜明,最为激烈。
他要杀了殷寿,只可惜他的一身武艺都是殷寿教的,他如何能杀得了殷寿?

这对父子的结局有点惨,双双下线。
但这样的父子情足够让人感动。
再来点别的小惊喜吧~
我发现了好多好多神仙演员啊!
先说帝乙,许还山老爷子饰演的!从小就看他的作品!

998年的《吕后传奇》里的刘邦是我最初的印象!

《封神榜之凤鸣岐山》饰演闻仲。

东伯侯姜桓楚是杨立新老师饰演的,《我爱我家》里面的贾志国啊!有谁不知道的?

他的儿子杨玏在影片中饰演伯邑考,《小丈夫》和俞飞鸿合作过。

对,《三十而已》里也有他。
演技不错。
西伯侯姬昌是李雪健老师饰演的,没有人不知道宋江吧?

南伯侯鄂崇禹竟然是丁勇岱老师,这个真的惊喜了,他就是《琅琊榜》里多疑的皇上啊!

我对他的最初印象是白宝山!
可惜了,戏份太少。
北伯侯崇侯虎是高冬平饰演的,他竟然是《大明宫词》里饰演“六郎美如莲花”的男宠张昌宗!
这个,就真的是......没想到啊~
上图,看看他年轻时候的风采!

还有第二部的闻仲闻太师。

竟然是徐克《青蛇》里的许仙!


所谓的老实人其实很自私的许仙!
这么一说更期待第二部了!
哦,对了,晒一下电影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