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回答

如何评价《封神第一部》,这部电影拍得到底怎么样?

黎离
30个点赞 👍

特效为剧情服务。

理念直白,正确而简单。但是这么多年了,无论是如今已经每况愈下的好莱坞,还是在网飞的神威疫情的纠缠下遍地哀嚎的中韩影圈,能做到这一点的不过寥寥。对于绝大多数商业大片而言,剧情不过都只是各场画面奇观之间的无聊串场词而已。而身份政治要素的入侵更是让大量的影片沦为无聊的口号宣示,剧情结构在命题作文的强扭下显得脆弱不堪。电影艺术向着团建项目的性质大肆靠拢,一再沦为片商依靠价值观武器直白收割共情票房的纯粹工具。

我们正处在一个遍地狂欢的文化荒漠时代。

而在这样的时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才应该坚决赞美,坚决支持,坚决充当《封神》的带货者与自来水。多少年的文化饥渴,多么大的类型空白。当眼看着这些东西真的被《封神》如女娲补天般挨个填满的时候,特别是观影预期已经被封神投资腰斩事件,与低调而迷惑的宣发手法拉到谷底的时候,那种惊喜感,那种遗憾中拔地而起直上万里的震撼感,彻彻底底的让我折服,让我赞叹,让我不得不说一句:

这是这个档期,甚至自《流浪地球2》结映后的整个2023年,最重要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国产电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魔幻题材电影,其对类型片的里程碑意义,远高于同为半成品的《流浪地球1》。

不看是你的损失。

(下文有微量剧透,考虑到封神原著剧情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完全不影响实际观影体验)



它有人物。

它重新塑造了纣王的形象,将雄才大略与荒淫残暴的双重特质对立统一的集成在一个人身上,并且以一种哪怕是以纯粹剧情片而论都相当工整的,层层揭面的创作手法不断地重塑着人物形象,不断的让观众通过对人物的重新认识积累着观影情绪,这种情绪在比干挖心一场戏里得到彻底的质变爆发,当纣王的冷血、无情与阴毒本性彻底暴露出来的时候,当姬发终于跟上了另一个次元中正在观影的观众的节奏,彻底认识了纣王的真面目的时候,这种跨越次元的共鸣感,绝对是本片人物塑造功力的大成体现。

而与此同时,它对配角形象的塑造也是各个出彩,伯邑考、姜王后、各位质子、还有四方侯,许多配角都得以在一两场戏的有限空间内得到了人物情绪和抉择的展示空间。要冲突有冲突,要爆发有爆发,动机可信,选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绝对是大师手笔。


它有思想。

自本片上映之后,我看了许多对本片“弑父”剧情西化的质疑。可这种质疑到底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探讨还是基于民族主义价值观的情绪输出,本身就很值得再讨论。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缺啥都不缺弑父的,吕布杨广(半个)李世民,名人那是海了去了。而弑父之后得以自我实现找到自身价值的就更多了,吕布不弑父就只能是猛将而不是军阀,而李世民不搞玄武门的话,那自然是只能以隐世子而非皇帝的身份存在于历史当中了。

因此综上所述,单纯把“弑父”与“弑父之后的个人觉醒与成长”当成西方价值观,本身就属于一种对文化解释权和文化阵地的放弃行为。并且更重要的是——

本片的主人公姬发

他弑父了吗?

没有吧?就更不要说本片其他“弑父”者的弑父目的完全基于被迫,跟西方对“弑父”意象的解构方向根本南辕北辙了。对命运走向的自我主张,与对被控制的反抗,实现这些的手段有很多种,未必非要通过“弑父”这种极端意象去呈现。无论是否“弑父”,只有摆脱了被控制,你才是你自己。只有做出了主动的而非被迫的选择,你才能真正走向人格独立。姬发没有弑父,没有诵读那些西方影视剧里大段的觉醒宣言政确经文。但通过对父亲的保护,通过对纣王精神控制的反抗,他完成了比起(在精神上已经)弑父的殷郊更加彻底而圆满的人物觉醒和成长。

这难道不是对“弑父”意象的,真正属于东方人的理解和诠释吗?


它有剧情。

从第一幕苏文孝自尽,到最后一幕雪龙驹归乡。本片的剧情几乎时时刻刻处在一个饱满富有张力的节奏线上,每过几分钟,必有一出强烈的人物关系冲突,必有一次人物形象的重塑与成长,伯邑考吹笛、姬昌被逼疯、质子弑父、姜王后死谏、比干挖心。。。名场面与爆裂的剧情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观众时时刻刻迎接着新的惊喜,每分每秒都处于高度亢奋的观影状态与节节攀升的观影预期中。那种穿透银幕的叙事力道,那种拉满的人物形象碰撞感与不断在谷底与峰顶跌宕的叙事起伏感,光用影评根本难以尽述,还得是亲自感受,才能尽数体验。


它有服化道。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某些影评喷本片服化道“中西不分”“不符合历史”的脑回路。首先这是魔幻片,风格的独特性与大胆想象乃是此类型片基本功所在。其次各位对封神原著的来头基本都有所涉猎,原著本来就是各大王朝服制各路奇谭杂说混搭而成的缝合怪产品,你在这种级别的原著底色面前谈是否符合历史,这种苛刻已经不能仅仅用鸡蛋里挑骨头来形容了。

而要是抛开电影外的无聊争议,单纯看本片服化道的水准的话,那么《封神》可以说带来了哪怕是放眼中国电影史也绝对算得上顶尖的审美盛宴。在服化道基本只能脑补的前提下,本片成功的搞出了一套文化底色统一、有古风、有气韵的服化道体系。那种审美的高度统一感和自洽感根本不用进电影院验货,稍有审美水准的人上网一搜,立刻知道分量。


最重要的是,它有架势

基于高水准服化道、严谨礼仪设定的背景呈现。

作者感拉满,史诗感拉满的配乐。

场面宏大、魄力拉满的各种构图。

对纣王压迫感的充分刻画、挥洒与放大。

对封神世界观冰山理论式的呈现方式。

以及以冀州之战,朝歌班师、祭坛建造、申公豹大战杨戬哪吒为代表的各种大场面呈现。

是这些东西,一起支撑起了本片作为魔幻片的“架势”,这种“架势”让本片始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面对着观众,始终让观众处于一种被澎湃的画面力量和绵密的信息传递所施洗的观影状态。一部好的魔幻片,必然是一部充满史诗气魄的作品,而一部充满史诗气魄的作品,就必然有这样的架势,有这样高高在上各种甩设定各种砸场面砸世界观的威压感。这种感受是沉浸的,这种感受是言传难以说尽意会才能尽全的,这种感觉是独一无二,我说了你也未必相信,只有进了电影院并且对上了电波才能真正体会得到,体会到了就爽的浑身发颤爱得五体投地的。它不一定能打动所有人,但至少:

它让我,让与我同场的绝大多数观众们,还有我那位因为韩国魔幻烂片《与神同行》而患上亚洲魔幻片PTSD的老婆。

都感受到了。


当然,它也有缺点,投资的腰斩导致了本片特效水准和世界观展现程度的大幅度缩水,这个大家都有目共睹无需讳言。但是对于许多观众,特别是那些有比较丰富观影经验的观众而言,他们都能从《封神.朝歌风云》这半成品的勉力呈现中,展望到那个原本可以撼动中国影史,甚至实现高强度文化输出的巍峨身影。

如果本片的投资能全数到位。

如果本片中以昆仑宫、雷震子为代表的特效场面能够以原规格呈现。

如果本片中能出现更多的仙界角色,打出几场更大规模的战斗场面。

那么本片会是什么样?观众对本片的整体观感是否会从目前的眼前一亮,变成惊颤莫名,感动涕零,奔走相告?

当然,这只是想象,三千年的想象最终再一次遗憾聚作半部残本,没有人能保证投资到位之后的满编《封神》到底会是什么模样,但是:

但是,战线正在起变化。穿越低调宣发的信息迷雾,走出投资腰斩的预期低谷。八天七个亿,《封神》正在以业内罕见的逆跌幅,缓慢而坚定的接管着这个自价值观奇作《消失的她》之后尚无共主的电影市场。不贩卖价值观,不寻求廉价的共情和意见式影票充值,《封神》正在带领我们回到那个纯朴的电影时代,那个观众走进电影院为了审美和娱乐,而不是为了价值观团建和宣泄情绪的时代。

当一部电影能够远离当下流行的价值观营销,能够在证明了宣发完全失败的情况下实现连续逆跌,能够在b站等自媒体网站实现虽影响有限,却意见统一的自来水宣传效果。

那么从现代社科角度讲,它是不是好已经有了相当确定的答案。

你可以不相信我的影评。

但是市场,

市场不会说谎。

发布于 2023-07-28 00:37・IP 属地内蒙古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烈焰双雄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