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个回答含有被封锁的答案5个

今年我国外贸形势因”全球经贸增长乏力”和”部分国家强行推动脱钩”而“极为严峻”!中国外贸还行不行?

常辉
37个点赞 👍

如果只是“部分国家”强行脱钩,那不是还有大部分国家的市场生意可以做吗?不是还有其他大部分国家的投资可以扩产建设吗?为什么会“极为严峻?”

原因就在,那些“部分国家”的市场,对我们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优质且占绝对数量优势的的消费市场。

而那些“部分国家”的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对我国的国内产能建设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力。

对美外贸体量和中国经济有很强的正相关性



实际上外贸出口这个行业,分前后端两块:

产能和市场。

产能负责生产,市场负责卖出去。

而这两块正在同时被打击中。

在中低端制造业和加工业,国内的人工价格,基建和“劳动法/工会摆设化”一直都是资本青睐投资中国产能的优势。但一方面,这些优势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已经逐渐不再是优势。另一方面,这些优势和资本在国内面临的权大于法,行政命令甚至民粹主义随时可能威胁到资本生产相比(前三年的充分暴露),已经风险远大于利益,因此资本在投资产能建设方面已经开始撤出中国。随着资本撤出,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将会出现失业潮,新的就业岗位也会大量减少,这也是现在失业严重的原因之一。

在高端制造业,中国的产业升级被欧美技术封锁精准狙击,硅幕实际上已经存在。确实中国可以靠自研解决部分技术,但即使是这小部分,也同样意味着原先想要依靠高端制造外贸获得的利润没了。这就是说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外贸无法靠高端制造业分得最丰厚的那块利润蛋糕。而更让人担心的是,不知是出于资源确实受限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原先应该重点集中资源投资的高新产业升级,投资发展却在走下坡路。


另一面看原先最有优势的中低端市场,随着欧美和中国的关系彻底破裂,欧美主导的供应链去风险,友岸外包等已经传达到了市场终端,原有的中低端制造业加工业市场,正在被东南亚,南美,东欧甚至北非分割。

这就意味着,产能端投资在缩减,市场端市场也在缩减。

说白话就是生产的少了,卖出去的也少了那你说能不“极为严峻”吗?

有人在说,友岸外包,很多也是中国投资。这是没错的,中国其实从川普开启贸易战以后,就一直在向东南亚和南美转移产能投资,确实很多所谓的友岸外包最终拿的还是中国投资的产物,但问题是:

1,投资能转移,工人转移不了,还是失业。这种转移等于是帮欧美的“友岸”建设产能和基础建设,帮他们国家的产业工人增加培训和就业。这还是投资环境好的,要是碰上像印度,印尼那种经济民族主义盛行的,等你做大做好了就直接抢,完全帮他人做嫁衣裳。

2,这样的投资外移后,赚取的利润有多少还会换人民币呢?这样的投资对中国的外储/国力有什么帮助吗?


为什么说外贸“极为严峻”是件很可怕的事?

原因在于中国前面40年的快速发展,本质上就是基于外贸大量赚进真金白银(外储增长),从而以此为锚进行信贷扩张,借未来的钱建设现在,快速地进行了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这就是中国前面快速发展的本质。所以你可以看到,外贸的强大赚钱能力,是中国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这块的持续输血,中国的整个发展逻辑就行不通了。

至于内循环?你相信大酒店只要靠服务员和厨师自己吃饭就能经营生存下去吗?也许可以,但这大酒店的规模恐怕首先得先缩减到夫妻档夜排档规模。所以你能明白如果内循环行得通的话,中国的经济会缩水到什么程度吗?


中国外贸现在最现实的做法是需要确保保住东南亚中东南美的外围市场,同时维持欧洲市场(曾经正确的战略,联欧拒美)。但这点现在看也几乎不可能。中国在欧洲最关心的欧洲安全问题上一直和俄罗斯暧昧不清,不夸张地说,这段外交历史以后一定会被用来作为“中国自毁”的反面案例上历史书。中国在主动把欧洲推向美国,让欧美对华战略高度一致化。

对印度的投资和外贸转移是饮鸠止渴,印度正谋求全面替代中国在全球贸易的位置,且吃相难看,时刻准备吞噬成熟的中国产业资本。对越南等其他东南亚的投资是正向的,可以与浙江广东构成产业链。但与东盟的南海争端不解决,就没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近几次事件比如北约东进,日本排核污水等问题就能看到,中国在自己的基本盘东亚南亚,也基本就是个孤家寡人,四处为敌。

当然,因为美元的持续加息,导致欧美各国都在持续紧缩,压制了总体的消费能力,这对于各国的出口外贸都不是好消息,这是客观情况,外贸的下行并不止于中国。但是现在美元紧缩周期实际上已经到了末尾,即将进入宽松周期,届时,我们将会看到,友岸和“非友岸”之间的真实差距会如何。

而拯救中国经济唯一正确的治本药方,就是重新成为“友岸”。

发布于 2023-07-23 10:08・IP 属地浙江
YoYo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