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回答

中医专业需要学习太极拳之类的吗?

一苇以航
1个点赞 👍

可以学,也可以不学!这里,讲点「非科学」的东西。。。


第一个概念「同宗」,万物变化在「节奏」上,顺应「日月更替」以及「四季轮回」。这就是「变化同宗」。

而人或者活物的变化,未必符合「天象」,但是周期是相同的,相信不会有啥生物是以19个小时为周期,每天顺移 5 小时,以 19 天为一个周期。。。

另外,人或活物,本身也有类似「日月更替」「四季轮回」的消长变化。比如说: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与之类比。

这种「同宗」的变化,我们可以假设「任何事物」都遵循,这样在「辩证」的时候,事物的表象变化总是会体现出「正负耦合」以及「整体平衡」的关系。这对判断「未知的表象」有一定的「前知」意义!

同样,既然万物都符合「日月更替」「四季轮回」的周期,那么就可以以「日月」「四季」作为尺子,来量「万物的变化周期」,一般情况下会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这个例外情况可能会比较多,因为事物之间也存在交互影响。但是一个系统的变化往往是较规律的。而对于「这样的规律」,只要能「对应上」,那么也可以「反证」,比如:一颗小草,也可以反映四季变化,以及「天象变化」。那么,抽象的讲,在整体「天地范围内」一切「同宗变化」都是「同心」的「圆」。

而对应于人,如果可以找到「同宗」的「源」,构建「对应关系」,那么也是可以「由表知里」的!而且这个「表里」的对应,不仅仅是「数值的对应」还有「变化同步」的对应。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对应,可以预知「变化」。

第二个概念「物性」,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非科学概念」。

我们把握身体是不讲究什么「理论规律」,该怎么用就怎么用。同样,类似我们熟练掌握某项技能,可以不需要思考,想要什么结果,就做什么事便是。。。

这就是对「物性」的理解,话说,这一般叫做「经验」,抽象的讲,这是一种对「因果」的把握!

一般来说,理论是构建一个辩证关系,建立量化关系,然后总结其中数理,进而可以形成「理论」。

而对于「实际事情的把握」通常是「不多,也不少」,是以一种对事物状态的「偶合」,即在一定精度的范围的「耦合」。这种「耦合」,可以从「外在」把握,这就是「表」,而从「内在」把握,就是「里」。而把握「里」一般时围绕一个「中」来把握「火候」。

这个「火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但是它的含义其实有点复杂,这里的「火」就像是抛开表象事物的「动机」,而「候」有点类似把脉,也是一种「过或不及」的「耦合」判断。而判断的基准是所谓的「中」。

所以,这个「中」就是「物性」,得之则可以把握「因果」。话说,这种「中」存于「神」中,直观上是「看」不到的,只是知道「自己能把握」而已。一般来说「心显性藏,心藏性显」。我们做事大多都不是完全把握的,总是有部分是「随性」而为的,注意力多一点,随性就少一点,反之则多一点。


话说,在中医体系里,所谓的「阴阳」就常常是「同宗」变化的「抽象指代」,而「火候」的「火」可以类同于「气」。

气者,无形也,以动为常,形静则「周行」,形动则为之「易」。

易者,阳上阴下定乾坤,阴阳相交似坎离(水火)。

大概就是这样,但是以上只是理论,实践可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而实践「道理」,万事万物皆可为之。。。

比如说:观天象,日行周天360度,应日月变化。而日之升降,应四季变化。万物受天气而变,则与之「同宗」。

比如说:练太极拳,那么肢体随「神意」而变与之同宗,而「神意」之用为「火候」。

这些都是些「道理」与「体证」,可以说与「中医」无关,但是从「同源」的角度来讲,「道理」也是「相通」的。


话说,把握一个事物,也不能全凭感觉。。。(病人状态大体一看就有了基本的判断了)

而能「把握好火候」就意味着「阴阳平衡」,那么就可以「辩理」了!

阴阳嘛,此消彼长,前后相随,物极必反,这是基本道理,可以说只要明白基本道理,那么对「阴阳平衡」的任何事物的变化有了一定的前知。。。

比如说:呼吸,满吸必呼,尽呼必吸,前后相随,物极必反,这个还比较直观。。。

又比如说:吃饱了就不饿,这是此消彼长;而吃的再饱终究也还是要饿的,这是前后相随;而吃太饱了,必然就吃不下了,这是物极必反。。。这也是完全符合道理的嘛。。。

那么,吸和呼,吃和消化,这都可以视为阴阳之升降,而在表象的交替,可以视为阴阳的终始。而而阴阳物极必反,则是阴阳变化之征兆。对应天象,就是「二分二至」这样「四时」就定下来了。而「春夏秋冬」的变化趋势,就是「气」。再辩证与「气」的顺逆,这就「合」。无为则「周行」,为之「历纪」。那么,就可以穷变化了。进而在任意时候,都可以知道相对的「位置」,而知道位置就可以定「中」。这样就对变化有了相对「整体」的了解了,从宏观上把握变化,知其定位,这样就是一种「时空观」下的「事物认知」!

就如观一颗小草,我们不仅知道从种子发芽到枯萎结种的整个周期,还能分时,知道其生长收藏,以日月定其气变化而度数。这样,前后知因果,左右知平衡,顺天以得其利,逆天以自强,食万物而自肥,敛性以自益,把握好火候,怎么好怎么来呗。。。。

上面一段其实就是《黄帝内经》里的「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的道理。

但是,要注意,此天地非彼天地,此日月非彼日月,它们更像是定位(天地)或度量(周行)的标准的「名」。

发布于 2023-07-21 18:44・IP 属地黑龙江
高风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