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回答

汉朝为什么无法创造出如同希腊罗马那样的精美写实艺术?

打卡打卡
11个点赞 👍

精美≠写实

中国古代有很多工艺精巧,构造复杂的艺术作品,比如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秦始皇陵的铜车马等,无论是工艺的复杂性、构造的繁复性还是部件的标准性方面,在同时代的世界上都首屈一指。

这是公元1世纪,罗马古城赫库兰尼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过去被认为是赛内卡的头像)。造型确实很写实,工艺水平也不低。

这是春秋时期齐国的青铜牺尊,纹饰非常精美,放大看要比上面的赛内卡雕像细致,年代上也要早了几百年。不过比较造型的写实,好像确实差一些。

(这两件器物尺寸差别不大,都算是各自文明的精品之作,放大后可以看大图)

所以为什么汉朝的大部分文物,看起来没有古希腊、古罗马的写实呢?

艺术作品的精致与否,主要和制作水平、工匠的技艺有关,属于生产技术的范畴,而是否写实,则主要与审美观念相关。不同的文明,在审美观上往往有着很大的差别,同一个文明,在不同时期也往往有着不同的审美观。

我们分别以古希腊罗马和古代中国来举例吧。

关于艺术的起源,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很多观点。最早的理论是模仿说,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其他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的巫术说。巫术说认为,最初的艺术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创作艺术作品,是希望能从中得到现实的回报。

对于艺术起源观点的分歧,其实也反映出人们对艺术作用,创作标准的不同看法。

古希腊的思想家,大多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自然,以自然为蓝本,当然希望艺术作品能够准确的复现自然,我们会称这样的作品具有“自然主义”倾向,或者比较“写实”。而在有些文明,人们可能会期望艺术品更具装饰作用,或者能够承载仪式、宗教或者其他方面的功能,那么写实就未必是艺术创作的主要追求了。

原始几何纹双耳瓶,希腊,距今约2950年
距今约3000-2600年,吠陀时期的印度彩绘灰陶,也是几何纹样
英国出土的凯尔特盾牌,距今约2350—2050年,也是几何纹样

其实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写实的。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祖先都是印欧人,他们大约在距今3000多年前来到欧洲。早期印欧人的艺术基本都是几何纹样,从印度到不列颠都是如此,希腊、罗马的艺术一开始也是如此。

阿比多斯的战场调色板,距今约5100年,尚未体现出后来埃及艺术品中的许多典型特征
乌尔军旗,伊拉克,距今约4800年

那么当时哪里的人们比较追求写实呢?答案是埃及和两河流域。比起几何纹样,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人们更喜欢用人物、动物、植物等自然造物作为装饰元素,从雕塑到壁画,对于人和动物的描绘屡见不鲜。

当然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艺术作品也不算非常写实。不过到底什么是真实?古人的看法也和今天的我们有所不同。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埃及艺术为例。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已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特点是程式化,富有象征色彩,注重表现永恒和来世信仰。

底比斯Nebamun墓出土捕鸟壁画,距今约3360年
Nebamun墓壁画,距今约3360年,人眼当然不可能看到这种景象,可是古埃及人认为,如果按照真实的透视来描绘,那么池塘周围的树木就会被遮蔽,池塘中的动植物也将无法看到。那么按照各种东西应该呈现的模样,就有了这样一幅画
门卡乌拉法老的片岩雕像,埃及,距今约2550年,体现了古埃及雕像的庄重程式化色彩

上面这幅壁画中的人物就非常埃及风。棕色皮肤的男人侧身站着,他的脸是侧面的,眼睛却是正面的,两条腿是侧面的,上半身的躯体却是正面的,我们把这种描绘方式称为“正面律”。古埃及比较正式的艺术作品,其中有身份的人物形象都遵守正面律。古埃及人注重来世,他们既希望在艺术作品中描绘出比较写实的人物面容,以便灵魂找到可栖息的所在,又希望能表现出事物“应该存在”而非只是双眼看到的状态,于是就有了这种现代人看来非常奇怪的操作。

埃赫那吞之妻纳芙蒂蒂的半身像,距今约3360年,这可能是古埃及最著名的人像,展现出优雅的女性美
书吏Ka-aper像,距今约4500年,看这突出的啤酒肚!不同于法老形象,这尊木雕非常写实,富于现实主义色彩

当然,古埃及的艺术风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距今约3360年,法老埃赫那吞继位,开启了一神教改革,鼓励新艺术创作。埃赫那吞统治时期的艺术没有那么程式化、理想化,著名的纳芙蒂蒂王后半身像就出自这一时期,体现出古埃及艺术家非凡的造型水平。另外在描绘普通人形象的时候,埃及艺术家们就不会那么拘泥于程式化的艺术法则,上面这尊书吏雕像就是如此。

纳拉姆辛纪功碑,伊拉克,距今约4250年,最上面的是国王,身为统治者,尺寸自然就要大一号
亚述巴尼拔宫中的垂死之狮浮雕,伊拉克,距今约2650年,浮雕中的狮子非常写实,这种对动态的描绘,在埃及艺术中是不多见的
亚述巴尼拔宫的浮雕,描绘了狩猎场面

和古埃及相比,两河流域的艺术作品似乎没有那么明显而独特的风格。总的来说,两河流域的王朝更替、艺术风格的转变都比埃及频繁。相对于古埃及,两河流域的艺术没有那么程式化,更具自然主义色彩。另外,两河流域的艺术品大多是为了现实需求而创作的,注重表现王权 ,描绘战争,歌功颂德。

东方化时代陶瓶,希腊,距今约2600年,陶瓶上的狮身人面像,其实是两河流域常见的形象

绕了那么一圈,回到古希腊。距今大约2750年,随着和埃及、东地中海沿岸等地贸易的发展,古希腊艺术进入了所谓"东方化时代"。这一时期的希腊艺术品开始模仿东地中海的艺术风格和主题,重新建起神庙,制作雕像,在艺术作品上,再一次出现了对人和动物的描绘。

克洛伊索斯,希腊,距今约2550年,这尊雕像的造型和上图门卡乌拉法老雕像如出一辙,但面带微笑的表情,和不穿衣服的身体,又使之区别于埃及艺术

继之而起的是古风时代。这一时期的代表是模仿埃及雕塑造型,姿态僵硬、程式化的男女青年雕像,不同于埃及的是,古风时代的男青年像都是裸体,身形完美,面带微笑,更具生气。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有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从中可以看出古希腊人以人类为中心的世界观。这种留恋尘世生活,以人为美的尺度和标准的观念,也让希腊人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古典时代著名雕塑家米隆的掷铁饼者复制品
雅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是第一个制作真人尺寸裸体女性雕像的艺术家,图为其作品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的复制品

古风时代后期,希腊雕塑和建筑走向成熟,希腊艺术发展到了最辉煌的古典时代。这一时期的希腊艺术家开始更多描绘动态,试图以理性发现和谐的比例,营造出理想、和谐、自然的艺术作品。许多著名的希腊艺术作品都来自古典时代。

拉奥孔群像,可能来自罗德岛,距今约2200年,是希腊化时代“巴洛克”风格艺术的代表(这里的巴洛克,指的是注重描绘剧烈、戏剧化情景的艺术趣味)
米罗的阿佛洛狄忒,希腊,距今约2150年,卢浮宫的几大镇馆之宝之一

古典时代中期,希腊世界陷入雅典和斯巴达争霸的战乱年代。这一时期的希腊艺术家不再那么关注理想世界,而是将目光转向个体和动荡的现实,审美口味变得更加多元。此后,马其顿人整合了希腊世界,率领希腊人征服了波斯,开启了东地中海地区的希腊化时代——反过来也可以说是希腊的东方化时代。这一时期的希腊艺术变得更加写实,更富自然主义色彩,也更有情绪和张力,我们熟悉的拉奥孔群像、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都来自希腊化时代。

老人头像,意大利,距今约2100年
狄俄尼索斯秘仪壁画,意大利,距今约2100年
埃及的法尤姆肖像画,体现了罗马帝国治下希腊化和罗马艺术风格的广泛传播

罗马兴起于意大利,在军事上,罗马人征服了希腊,但在艺术上,罗马人却是希腊艺术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罗马艺术也可以算是广义的希腊化艺术的一部分。总体而言,罗马艺术比较追求宏伟和实用性,更具写实色彩,强调描绘人物的个性。作为统治了地中海沿岸各地的大国,各种艺术风格在罗马帝国境内融合,使其具有折衷主义色彩。

再来看中国。

商代青铜象尊,距今3000多年
商代白陶象尊,距今3000多年

中国古代的艺术,既有像印欧人那样的抽象几何纹样,也有像古埃及、两河流域那样对自然形象的描绘,还有不少将两者结合起来的作品,比如一开头举例的牺尊,类似的艺术作品在中国先秦时代很常见,但在古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却没有那么多见。写实的因素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但其重要性却时有变化。

红山文化女神像,距今约5500-5000年,在那个时代绝对算是世界上非常写实的艺术作品了
三星堆青铜立人,距今3000多年

华夏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原生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艺术的特点也经历了很多变化。比如过去,大家认为先秦时代的中国艺术,主要就是各种器物,但现代考古研究发现,上古时代,从东北的红山文化到西南的三星堆文化,中国古代曾有过大规模塑造人物形象的传统,这一传统时强时弱,但从未断绝。

西周大克鼎,和商朝青铜器相比,表面的纹饰相对比较简化,更加抽象
西周立兔形典尊,造型应该也算写实吧

和三星堆同时期,中华文明核心区域占据主导的是商朝。商人尊神重鬼,热衷战争和祭祀,他们的艺术作品主要是青铜器、玉器、象牙器,在现代基本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商朝之后的周朝,在很多方面继承了商朝的传统,艺术作品主要也是青铜器、玉器等器物。周人重视礼乐制度,没有商朝文化中那么多的神秘主义和享乐色彩,艺术品的装饰也趋于简化、抽象化。

战国青铜器中的赵国人形象

西周之后,是诸侯争霸称雄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中国不同地区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文化圈。动荡的社会给了文化艺术交流的机会,这一时期,漆器、帛画等新艺术形式逐渐发展起来,思想领域百家争鸣,艺术中对人的表现越来越多,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也让艺术家和艺术品的地位有所提高。

战国楚国虎座鸟架鼓
错金银青铜犀尊,一般认为是西汉时期的作品,但也有观点认为这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作品,无论如何,这件造型写实的作品都体现了秦文化的特色

春秋战国的艺术,以秦、楚两地的艺术风格最具影响。楚国地处南方,其艺术风格雄放活泼,富有变化和想象力,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中国艺术影响深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部的秦文化,其艺术风格比较写实,遵守法度,趋于稳重。

秦始皇陵2号铜车马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

战国末年,秦国扫清六合,席卷八荒,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在各个领域推行统一的规范和风尚,艺术领域也同样如此。现存的秦朝艺术作品往往体量、规格巨大,风格趋向于写实,和战国时代秦地的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秦朝艺术最突出的代表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的风格无疑是非常写实的。在此之前,中国艺术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大多附属于器物造型,而在兵马俑中,大批人物陶俑脱离了器物,成为独立的艺术作品,此后,中国艺术中开始出现大量独立的人物形象,这也是推动写实艺术的一大因素(附属于器物的造型,写实程度受限,单独描绘物体本身,就比较自由了)。

有观点认为,秦始皇陵中的艺术作品受到了波斯的影响,对于这种观点的靠谱程度,我在这里不做讨论(其实波斯和秦国边界的距离,可能比很多人想象中要近得多)。总之,从技术方面,秦朝的工匠们有足够的能力创造出精美的写实艺术。

西汉彩绘云气纹陶鼎

秦朝之后是汉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参与推翻秦朝大业的刘邦和项羽都来自楚地,自然也有着不同于秦人的审美。前面说过楚地审美和秦地的区别,汉朝的审美深受楚文化的影响。当然作为大一统王朝,汉朝也在很多方面继承了秦朝的艺术和审美,所以在汉朝的艺术中,既能找到楚风的浪漫活泼,也能找到秦风的雄浑写实。不过从留下来的文物来看,汉朝的陶俑总体尺寸比较小,风格也不如秦朝那么写实。

汉代四神博局纹铜镜

从技术上说,汉朝并不是没有创造精美写实艺术的能力。从秦朝到汉朝,没有发生生产力和技术的大倒退,上图的汉朝铜镜工艺也很考究,但其纹饰风格却并不写实,也许审美风尚的改变,才是造成汉朝写实艺术作品减少的主要原因。

如果推崇自然主义的艺术风格,汉朝是否会出现和希腊、罗马类似的艺术作品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古希腊艺术从东方化时期、古风时期的古朴僵硬到古典时代的稳重和谐,其实不过两三百年时间,而从古典时代的稳重到希腊化时代注重戏剧化和人物个性的表现,也就只有一两百年工夫。一旦具备了必要的造型技术能力,艺术风格的百花齐放,迅速发展,其实是很快的事情,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演变,中国唐宋年间绘画风格的变化,就是如此。

西汉长信宫灯
西汉陶女舞俑,大都会博物馆
西汉霍去病墓的马踏匈奴石雕
西汉汉景帝阳陵的陶俑头像
还是阳陵的陶俑
阳陵的陶母猪俑
阳陵的彩绘动物陶俑
阳陵的彩绘乐师俑
东汉击鼓说唱俑

最后,贴一些汉朝偏写实的艺术作品图吧。

不相关回答——

编辑于 2023-07-26 20:48・IP 属地上海
ag獭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