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口语中,亲戚的叫法确实比较混乱。比如,
爷爷、外公都叫"grandpa 或 grandfather";
姑姑、姨、婶婶、舅妈都叫“aunt 或 auntie”;
叔叔、伯父、舅舅都叫“uncle”等。
外人根本没法分清。
那么如果这一大堆亲戚碰巧混在一起,外国人怎么办呢?
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称呼+名字”。
比如,爷爷叫Mike,外公叫Tom,那一个小朋友就会叫爷爷grandpa Mike,叫老爷grandpa Tom,或者更简单地叫爷爷grandpa M,叫老爷grandpa T。
其他的姑姑婶婶叔叔舅舅也是一样操作。
这种“认亲”方式中国人看来可能很奇怪,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却是再寻常不过,因为外国常见的人名就那么几百个,同名的情况十分普遍,一个十来人的办公室里出现好几个同名的都不新鲜。
外国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人名+姓的第一个字母”,比如,David S指David Smith,David G指David Green等。
所以,给相同的称呼加一个不同的修饰是外国人解决同名问题的通用做法,而这也正反应了英文构词法的特点,那就是,要想精确描述某物就要不断地加修饰。
这种做法确实有效,但也产生了两个有趣的结果:
第一,在正式用语中,专业词汇变得越来越长,根本没法在口语中使用,比如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火山矽肺病),这种词说出来都是对肺活量的挑战。
第二,在口语中,人们因为受不了太长绕口的正式用语,大量使用简称或缩写,但这样又造成同名现象极为严重,很容易出现混乱。比如,爷爷的正式全称其实是paternal grandfather ,外公是maternal grandfather,但在口语中,人们宁可分不清“爷爷和外公”都叫grandpa,也不愿意使用这两个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