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个回答

如何评价《崩坏:星穹铁道》丹恒开海动画及歌曲「水龙吟」?

吃货溜肩伞
8个点赞 👍

  我是研究歌詞的,就只講歌詞部份,先佔個坑。

  我會這樣來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來填詞,我會怎麼寫?」

  已知這首歌的用場是在這段劇情,現在我們可以來來回回重看,還可以參考玩家的解讀評論,這是比第一位作詞者優越的條件。

  很多人反映歌詞聽不清。如果要求無字幕也能聽得清在唱什麼,首先是歌詞聲調與旋律的咬合要做好,再來是不能太密集運用文言和生僻字詞,前者理論上不難,實際上頗難,我們也不能苛求100%做到,讓我做的話通常我也就可以做到80%以上,有些地方實在想不出辦法,那就要有所取捨。後者那就是真難,因為這裡就是應該要有古風的,而且很多中國歷史典故還不能用,要用崩鐵世界觀變造過的神話典故。當然,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挑戰。

  鍛字煉句的部份就不多談了,沒那手藝你談再多理論也白搭。這裡比較可以讓大家都來討論的,是命意謀篇的部份。

  「用疼痛重鑄我」、「再臨於重淵之上」......這些詞很顯然是在描繪此情此景中的丹恆,然而我會想問的問題是:

  「此情此景下的丹恆,他自己會想要唱這首歌嗎?」

  「此情此景下的丹恆,他會想聽這首歌嗎?」

  「此情此景下的丹恆,他會想用這樣的詞局來抒發情感嗎?」

  是的,這一版歌詞,我認為它在命意謀篇上的主要問題,用〈我的祖國〉作詞者喬羽先生的話來講,是有些過於「靠」了。喬羽的說法是:

《我的祖國》是一首抒情歌曲。當時我是這樣想的,影片是描寫戰鬥的,如果歌曲再這樣寫,雖然符合影片的情節,但我總覺得有點「靠」,就像舞臺演出,紅色背景、演員著紅裝一樣,顏色太靠,沒有反差、對比,效果不太好。我就琢磨難道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這「靠」字用學術語言來說就是「同義反復」,或是傳統詩學所謂的「合掌」,如「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上下句都是同樣的景象和意思,疊得太多就容易讓人審美疲勞。

  據查,作曲劉熾在之前已經拿過由由林彬、曹辛、沙蒙三人合寫出來的第一稿歌詞:

祖國啊,我的母親,你的兒女,離開了你溫暖的懷抱,戰鬥在朝鮮戰場上。在我們的身後,有強大的祖國……

  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和當時千篇一律的東西一樣,這樣是不行的。劉熾以「沒有韻律,很難流傳」為由退了這稿,沙蒙才轉去找喬羽。我雖不知道沙蒙在那第一稿歌詞裡佔有多大部份,但他把這稿子拿了出來,也就表示他初時大概不覺得這樣「靠」有什麼不好。後來他注目喬羽詞稿半小時,才大膽決定改用那「一條大河波浪寬」,可以想像他在藝術意識上經歷了一番突破。有此突破,也就表示他們原先並沒有掌握「相反相成」的創作技法,或者說不敢放膽去用。

  所以,通常來說,我們要為這種醞釀著濃烈情感的正劇場景作詞,不宜用同義反複的「靠」法(如果是喜劇、鬧劇段落就可以),而宜用「相反相成」法或「旁通泛化」法來發想。

  「相反相成」法例子是〈我的祖國〉,「旁通泛化」法例子,星鐵主題曲〈踏上旅途 / Take the Journey〉就做得不錯:它歌詞寫踏上旅程,但並不特指誰進入列車這個情境,而是泛寫,因而我們可以想說:這可能是那個世界流行過的一首歌,列車組有人很喜歡,或者在上車的時候想起它,乃至可能自己唱兩段。

  然而邪叫教主寫〈水龍吟〉的思路,是靠著此時此刻的丹恆作特寫,這詞除了寫此時此刻的丹恆,很難拿去用在任何別的地方,而丹恆本人應該也不是會在這個情境下想著為當下的自己賦此一歌的性格。這便直接減損了這首歌詞的穿透力與感染力。

  作詞要在「特寫」與「泛寫」間斟酌切換。我的想法,「特寫」不要體現在字面上,而是釘住當下丹恆的心境,然後在此前提上,取法唐宋詞,用「旁通泛化」法渲染其心境,有餘力也可同時將更多星鐵世界觀的設定、典故融進來。

编辑于 2023-07-24 19:30・IP 属地中国台湾
胡又天
自由评论 (0)
分享
Copyright © 2022 GreatFi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