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别笑土木,如果经济形势还这样持续下去,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再过两年,土木就是承接就业的核心之一。应届生海外工地做兄弟会变成一种常态。
商品内需起不来,外需在下滑,润又润不掉的,一带一路上漂洋过海干工地就是就业大口子,下面我介绍一些海外中企岗位。
中国土建的工地大多在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而且待遇给的很不错:
开始举例了,比如中建国际:

中铁国际:

接着看待遇:

海外工地做兄弟收入可真不低,我们继续聊:
中能建国际:

中电建国际:

中交建国际:

如果商品内需起不来,搞海内外基建就是上面想出来的填补就业的办法。
下面这个是沙特阿美企业学院的勘探孔作业项目:

一个咨询我的打算赚去海外留学(R)钱的同学就去了这个项目,给了26w/年。
别小看这些工地的存钱能力,你拿了钱根本没地方花,吃饭住宿都是企业给你包了,不少同学出去(R)的钱是在非洲赚的。
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社会招聘岗,现在中建国际给成熟项目经理开的收入能到90w-150w:

这还不包括其他的钱,相比于很多人文学科来说,真是不知道好了多少个档次。

也没有35岁年龄焦虑,缺点就是很寂寞,所以不少人在当地找了媳妇。
现在中国土建在世界是一个什么地位,大家可以看一下我的这篇文章:
选工地的时候,最好选南美洲的,女生比较漂亮,还有多存点钱,千万别花了,后续能有大用的。
好了,言归正传,其实张雪峰等人表现的还是很乐观的,我并没有那么乐观,我对理工科的看法是:
“国内所有技术性行业的运行逻辑是,通过政策性投资吸引巨量的人力资源冲垮该行业壁垒,把它的人力成本价格像拼多多一样打下来,最终让该行业的运营成本实现白菜价。”
也就是说,在未来,许多现在非常风光的理工类行业也会回归正常的价格,比如学计算机的同学应该在最近一年明显感觉到比以前就业困难和自身价格受限。
也就是说,如果有大量的人挤进来了你的专业,你就需要警惕,不要过分的乐观。除了行业顶端的人,都会被拉下神坛。